南方杂志:矫萍: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南方杂志:矫萍: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构成的三化转型,是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广东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路径。

  ◎矫萍(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面临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广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必然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与支撑力。

一方面,广东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后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技术赋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从而使传统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载体和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因新质生产力不断催生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具有更多的产业母基特征,在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所需的新技术、软硬件等,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和动能,更容易催生出关联性强和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等新兴产业,孵化出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前瞻性未来产业。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实现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发展目标。当前,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迅猛发展,为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关键突破口,有助于广东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发展目标。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承载区,广东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具有风向标意义。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要发挥好引领作用,为全国产业升级提供具有示范价值的转型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带动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

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和创新模式的应用,通过数实融合破解生产要素错配难题,借助绿色智造突破环境容量制约,依托平台经济重构产业协作网络,推动传统产业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跨越,重塑传统产业链的价值创造体系,为传统产业注入破旧立新的核心动能。

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成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新基建。一是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传统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二是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传统企业实现供应链协同和优化,提高企业供应链反应速度与管理效率。三是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传统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进而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例如,一些企业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通上下游数据孤岛,构建供应商工厂渠道商的智能合约体系。

绿色技术助力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传统产业提供了绿色转型的技术支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传统产业纷纷将绿色发展作为提升竞争力、构建新优势和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战略。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得到广泛应用,新型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持续增加,绿色制造逐渐成为传统制造业的常态。

创新模式驱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造升级。通过数字化技术与绿色技术的深度融合,传统产业正在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创造方式,从简单的加工制造向高端智造升级,重构产业价值链条。例如,家电制造企业格力通过智能空调系统的研发,实现了从单一的产品制造商向智能服务提供商的转变。这种模式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产业通过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等智能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工厂、黑灯工厂等创新生产模式应运而生,助力传统产业实现从制造智造跨越。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广东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构成的三化转型,是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广东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路径。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传统产业高端化本质上是向更高全要素生产率、附加值和利润率的方向升级。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要在长期积累所形成的行业知识沉淀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的基础上,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推动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相结合,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促进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的数字化智能化,利用新能源和绿色技术等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形成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的合力。同时,培育一批质量过硬、性价比高、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塑造长板,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制造品牌,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一是应用工业大模型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立足产业特征构建数据知识智能的递进赋能体系。打通制造全链条数据要素,通过工业物联网实现设备、工艺、管理等多源异构数据的标准化采集与融合,将行业机理、工艺经验与AI算法深度融合,开发面向细分领域的垂直大模型,形成可迁移、可迭代的工业知识引擎,破解传统制造业领域知识沉淀碎片化、应用门槛高等难题。二是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围绕技术穿透产业设计实施路径。在研发设计环节,利用生成式AI加速产品创新,通过仿真推演优化方案;在制造执行层面,依托大模型的实时感知与决策能力重构生产流程,实现设备自调控、工艺自优化;在供应链环节,构建智能预测系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三是进一步优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环境,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持续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数字化协同改造,有效精准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制造智造转变。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广东传统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绿色发展任务艰巨。一是需分行业、分领域精准施策,立足于节能减排、降碳增效,基于产业链条梳理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环节,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强化绿色低碳导向,加速引领形成绿色生产模式。二是健全绿色制造与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制造环保标准,广泛采用清洁能源,加速制造过程清洁化、工艺低碳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进程;创建区域间绿色服务机构,为绿色化转型困难的传统企业提供绿色诊断、评价认证、培训等服务。三是加大对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强化绿色制造标杆引领,加快形成绿色工厂培育机制,以绿色标杆企业带动形成绿色工业园区,持续推动传统产业逐绿向新,擦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鲜明底色。

本文系广东财经大学揭榜挂帅项目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广东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研究2025JBGS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方杂志于202575日报道链接 https://e.nfzz.net.cn/pc?id=171#page/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