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S_headline1">[图文]</span>李征坤:传统服装企业如何突破电子商务困境

<span class="S_headline1">[图文]</span>李征坤:传统服装企业如何突破电子商务困境


    11月6日,以“跨界-融合”为主题的中国服装产业电子商务应用高峰论坛在中山沙溪镇举行。 广东省互联网协会常务理事、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李征坤副教授等嘉宾围绕当前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电商变革、转型关键等主题展开深入的分析研讨,为广大服装企业以及服装业界的上下游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的应用注入新思维、开辟新路向。

 

    李征坤分析了传统服装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困境,包括:电子商务(网商、微商)人才稀缺,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电子商务营运经验缺乏等。此外,当传统服装企业的电子商务真正开展起来之后,却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因此,它们对电子商务充满了怨气:没有电子商务,企业管理非常规范;出现了电子商务,按照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却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如何才能突破以上困境呢?李征坤给与会者支招:

    首先,服装企业需要建立适应电子商务模式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才能够适应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服装业电子商务管理团队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管理层来领导并指导其运作。李征坤说,这个核心同时要具备统御能力,具备驾御电子商务队伍的能力;具备实战力,用经验来归纳总结理论,从而进一步指导电子商务战略、战术的规划和执行;具备电子商务理论力,有理论力的规引,服装企业才会在电子商务事业的道路上走得很远。

    其次,传统服装行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决策模式的转变。进入电子商务后,服装企业环境机会的不明确、经营机会的不确定性都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在瞬息万变、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能够从外部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迅速调整、及时决策。因此,需要调整企业战略制订、计划、运行的传统做法,摆脱长远、严格的规则和缓慢、小心的经营模式,代之以更为互动、持续的业务模型以及加速决策的进程。计划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计划,边执行边调整――要联系一线雇员和决策者,对市场信息进行实时反馈,搜集数据以发现新的趋势。

    李征坤说,未来企业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区别将会消失,管理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电子商务政策、激励机制及考核机制是电子商务业务执行层最关注的问题。它的执行有效与否是稳定业务执行层的最直接的因素。这两个机制对于业务执行层的人员来讲也是一个利益保障的问题。所以在构筑团队的支撑体系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所运行的机制是否能够保障团队健康运行;二是电子商务执行团队是否把保障机制与企业战略规划联系在一起;三是电子商务执行团队的学习力是否具备,通过这样的学习力是否能把公司愿景和团队的期望实现;四是电子商务执行团队的素质结构是否与核心管理层的需求相吻合。

    李征坤表示,要开展电子商务,需加强供应链整合能力。服装企业需要整合包括从零售到内贸批发、外贸出口,到产业链、原材料、面料、配件甚至纺织机械等多方资源。整合能力体现在对上游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对下游配送机构的监督和控制。例如,梦芭莎为了从原材料采购阶段就控制服装的质量,签约面料加工商,通过采购部门衔接面料供应商和成衣制造商来进行紧密协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对生产、物流等渠道流通的管理完全采取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外协群管理。这种管理保证了生产和物流的高速度,保证了产品顺利和快速地从加工基地转移到消费者手中。

    李征坤说,在电子商务下,服装企业的决策变得分散。开展电子商务的服装企业,管理幅度原则为信息沟通幅度原则所取代。尽量打破企业部门的界限,任命跨职能的任务团队。进行企业内部联网,让每个人都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

    李征坤还提出了电商外包策略。他说,对于实力和品牌效应正在建设过程的小微服装企业,可以实现外包策略。选择品牌电商平台和微商平台,自己保证服装品牌和创新设计。随着传统企业加快电商化步伐,电子商务外包产业迎来了春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到电商外包产业中,为传统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快速提高电商应用的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