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机制改革改善国内营商环境

深化机制改革改善国内营商环境


    国际商报:为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国内营商环境还有哪些亟须改善的地方,如何改善?

    赵萍:国内营商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地区分割、行业垄断,可能会导致流通成本过高,提升进口商品的零售价,加大进口商品境内外差价,使消费者更愿意去境外购买便宜的外国商品。因此,改善营商环境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从而使零售价格进一步下降。

    要改善国内营商环境,需在体制机制方面不断深化改革。现在由体制机制方面所导致的下列问题推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1)地区分割问题。地区分割使得很多流通企业在跨区域经营时不得不分别独立纳税、独立注册,从而导致其相关的行政成本第一步就提高了。对企业来说,营商环境改善会使重复纳税导致的税收负担大幅度减轻。有企业做过测算,重复纳税导致其税收负担增加了35%~40%。另外,分别注册也使企业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行政支出,比如要有专门的人员去跑年检等各种手续。(2)由行业垄断所导致的电价改革问题。由于电价普遍实行的是峰谷电价,而流通企业的经营时间一般都是在电价的峰值时间,它不像工业企业可以在后半夜生产、三班倒,零售企业后半夜开门肯定没有消费者,所以电价问题也推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3)税收方面的问题。流通行业包含零售、餐饮、物流等诸多行业,特别是对物流行业来说,营改增反而增加了其税收负担,所以根据行业来推进营改增可能更合适。(4)用地方面。由于实体零售业一般需要在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或便利居民生活的地方来选址开店,这导致其租金成本特别高,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负担非常重。能不能对社区商业各种必要的配套在地价、租金方面有适当的优惠政策,从而使企业有盈利的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彻底解决居民消费不便利的问题。

    营商环境改善其实也包括电商的营商环境改善,比如说与电商相关的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可为电商发展创造更好的产业配套环境。跨境电商的通关便利化、检验检疫等方面能不能更多简政放权、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这样将更有利于跨境电商品种的增加和数量的增长。

    国内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政府应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入手,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从而使最终商品零售价格出现合理回落,从而缩小境内外商品的价差。

    洪涛:我们最近承担了商务部一个针对国内实体百货零售店关闭潮的课题项目。2012年以来零售领域大量门店关闭,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营商环境不太好。世界银行发布的《2015年营商环境报告》统计了180多个经济体,其中中国排名第90位,比2014年的排名上升了3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营商环境还有待改善。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以改善营商环境。

    法规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在政府的行政改革过程中,多个部门的管理是普遍的,但是应该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政府权力和机构。进一步完善市场标准,避免出现市场无序竞争和商业统一手段。进一步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是目前应该重点抓的一个问题。要完善、落实现有的法律,包括《市场主体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粮食法》、《反垄断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市场企业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妇女保障法》、《残疾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另外,还要完善政府的权力清单制度,推进税制改革,政府职能部门联合执法,降低企业成本。

    王先庆:跨境电商在中国刚刚起步,业态刚兴起,渠道还在建设中,要改善的地方很多。在商品质量认证、税收和物流环节的处理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在网络销售是重要的方向,线下渠道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很快建立起来,网上销售却可以很容易地展开。跨境电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快速打通内贸外贸渠道的重要途径,是缓解线下内外贸渠道不畅的重要突破口。

    曹磊:促进境外消费回流应改进跨境电商的营商环境。首先需要形成一个以海关为主导,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的全国性跨境电商联合办公的服务平台。目前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这推高了进出口企业与相关行政部门打交道的成本。公司注册程序现在已经慢慢简化了,以前注册一个公司要盖几十个章,但是行政日常运行当中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改善,这是当前比较大的一个问题。

    此外,还要加强对跨境电商商品质量监管。目前跨境电商平台出售的进口商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跨境电商平台虽然对入驻商家进行了认证,但是无法对商家的商品品质进行审核。虽然商家向平台缴纳了保证金,但是保证金仅有五万元,抵挡不住商家出售假货获利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