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成发展“新常态”

广东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成发展“新常态”


  2015年开春,又到盘点“收成”的时候。在过去一年里,广东农业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换来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在过去一年里,伴着规范化建设的主基调,广东省农民合作社以数量的发展、质量的提升为广东现代农业建设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截至2014年底,全省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合作社31940家,比2013年底增长高达21%。其中,拥有超百户成员的合作社数量与日俱增;拥有超千户成员的合作社也崭露头角。农民合作社的合作形式由最初的单一生产技术服务,向购销、加工、贮运领域全面发展;部分合作社的覆盖范围向跨乡镇、跨县域,甚至跨市、省域拓展。调查显示,近年来合作社成员普遍比生产同类产品的非成员增收15%,有的甚至高出50%以上。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增收具有可持续性。

  规范化发展立提升目标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动,广东省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底线”与“标杆”日渐明晰。设立合法、管理民主、财务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合作社运行的基本要求。

  往上看,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示范社“标杆”被树立起来。政府部门鼓励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规范、完善,力争达到有较好的管理体系、有较优的产业基础、有较多的农民户数、有较大的经营规模、有较全的服务内容、有较强的品牌意识、有较足的发展后劲、有较高的增收效益的要求。目前,广东省已有超过1000家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示范社。

  探索“政银保”破融资瓶颈

  2012年3月,佛山市三水区养殖大户莫丽霞牵头成立富成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固定资产投入过大,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出现了资金流动性不足的困局。就在此时,三水区信用社“政银保”信贷员找上了莫丽霞,经调查评估后在不到半个月便发放了40万元不等的贷款,合作社得到了“救命血”。莫丽霞说,如果资金中断或贷款发放不及时,将会对合作社造成重大损失。

  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合作社一直处于“贷款难”的尴尬境地。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无从谈起。在广东,这种局面正在被逆转。

  从2009年起,三水、郁南、清新等地开始探索“政银保”扶持模式,该项目的贷款模式采取“政府投入+银行信贷+保证保险”的运作方式,故名“政银保”。2013年,广东省农业厅开始在省级层面试水农民合作社“政银保”,首批贷款已经陆续发放。

  农民合作社“政银保”项目通过财政、信贷、保险合力驱动,为贷款合作社全额补贴保费、补贴50%的贷款利息及设立超赔资金。贷款利息及保费分别按不高于基准利率和2%/年执行。贷款合作社购建固定资产类的贷款期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单笔或单户最高贷款限额为300万元;流动资产类的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最长不超过两年,单笔或单户最高贷款限额为100万元。

  产销对接拓销售渠道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厅联合有关部门已举办了近10场合作社产销对接洽谈、展示会,取得“场场有特色、次次有成效”的效果。

  去年9月,广东省农业厅连续第四年依托中国餐饮业采购大会在琶洲会展中心举办合作社产销对接活动,设合作社展区约300平方米,展台40个,参展品种超过100个。对接会上,20家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分别与10家大型连锁超市、10家连锁餐饮和团餐配送企业现场签约,涉及禽畜、水果、蔬菜及海产品等逾百种农副产品。

  农社对接方面,广东省农业厅制定了《广东省“农社对接”示范直销店(点)标准(试行)》印发各地,通过培育一批农社对接样板店(点)作为标杆,以点带面,全面带动有条件的合作社到城市社区开设直销店(点),实现产地直销。

  电子商务方面,依托“三农直通车”网站平台,合作社可免费设计制作信息主页、免费开设“村村通商城”网店、免费在“村村通大市场”发布供求信息。不少合作社还通过淘宝、微信、微博等网站,采取店商+微信、微博全方位相结合发展电子商务的方式营销。乐昌市农丰蔬菜合作社2013年网上产品销售额达900万元;梅州市客都金柚联合社在广州市开设100平方米的直销门店,并在在淘宝、微信、微博开设了旗舰店。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农村虽然在技术、人才、知识乃至产业配套方面还比较薄弱,但依托产地地缘优势发展电商仍然大有可为。

  观察人士指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广东的农民合作社也将迎来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规范发展、质量提升是今年合作社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合作社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