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强化中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控制权

王先庆:强化中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控制权


  近年来,外资大举进军我国农业的案例并不鲜见,不但投资范围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以及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等多环节,而且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主要渠道。当前全球投入农业的外资总量增长迅猛,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已成为跨国收购的主力军。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农产品流通领域专家王先庆认为,尽管外资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我们却不能盲目迷信外资,尤其在一些关键性领域更是不能被其提供的“短期得益”所迷惑。我们应该在灵活利用外资、自我发展的同时,强化对农产品流通业的“渠道控制权”,这样才能做到发展控制两不误。

  记者:目前,有人用“外资围城”这个词来形容中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现状,这样的判断是否客观?

  王先庆:这种说法虽然有一点夸张和文学化,但目前问题确实已经很严重。农产品流通是国家的主渠道之一,通常来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放开这个渠道。我们国家之前并没有注意到农产品安全流通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呈放开的状态,比如粮食、水果、牛奶等流通领域一直都在引进外资。所以外资很轻松地就进入到流通领域。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然而外资占领大部分农产品流通领域却是既成事实。

  记者:相对于外资的全面发力,为什么国内的民营企业没有大的动作?是没有预期,还是感觉这方面的利润不足以吸引他们?此种情况下,国企是否更应该出手?

  王先庆:中国民营企业本身发展的环境是有限的,在获得优惠政策和发展空间方面都劣于外资企业。同时,国内民营企业的实力也有限,没有那么大的资本实力。最重要的是,民营企业往往也不具备外资企业的战略眼光和视野。相对于外资企业的成熟老到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国内民营企业还远远不具备竞争力。

  农产品流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流通,本来就应该由国企担起中国农产品流通和世界竞争的责任,但是由于国企体制和水平问题,造成他们不但不履行这个责任,反而跟外资企业联手来跟民营企业竞争,进一步加速了农产品流通行业沦陷的速度。

  记者:您曾提到过,外资全面占领农产品流通渠道会取得“定价权”,但是如果民营企业占有这个渠道不是同样会取得这种“定价权”吗?实际上农产品的价格对于消费者的区别只有贵贱,没有外资和内资的区别。

  王先庆:农产品的“定价权”主要牵涉到国家安全性。作为本国企业可能为了市场竞争而抬价,也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抬价。不过基于这种原因的定价权可以在市场的自然波动中取得均衡,也会随着国家的调控得到解决。但是,如果流通渠道完全被外资控制了,它会在你的政策允许范围内逐步剥夺国家产业链的利益,价格反而不会随着市场的自然波动而变化,例如世界的铁矿石和石油就是外资占领之后取得定价权的典型案例,外资以此稳固剥夺我们的国家利益。

  粮食是基础产品,随便涨个三五角钱对国家和民生影响都是巨大的。外资目前还在布局阶段,一旦他们真的完成了布局,控制了主流通渠道,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调整价格,市场被其控制也在能想象的范围内。

  记者:有人认为中国粮食价格稳定是因为粮食市场还控制在我们手中。新闻报道称,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已经达到16%,远超粮食自给警戒线的95%。这种情况是否会影响粮食市场?

  王先庆:可能性会有。因为世界粮食市场的供求和中国是脱节的,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又很高。比如国外玉米就远低于国内的价格,进口肯定是更划算的,可能就会大量进口。市场的均衡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不过,因为中国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所以现在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记者:面对外资“围城”,有何对策?

  王先庆:首先,现在开始就应该有保护性的经济政策。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比如用《反垄断法》等来限制外资的进入,这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惯用的手段和方式。其次,要培育和保护本土的农产品流通企业,给他们成长的空间,提供发展机遇,让它们在合理竞争中快速成长。

  记者:就企业本身来说,中国农产品流通企业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王先庆:国内企业要尽快适应国际化竞争,实现内外一体化。一方面要有在国际农产品流通市场打拼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在国内市场构建自己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同时,提高管理水平,在市场渠道管理方面多引进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目前,国内正在建设的许多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就是国内企业在这个方面的一种有效做法。我们应该鼓励这种行为,但同时也要避免让它们沦为地产经济的绑架产品。也就是说,农产品物流园要真正变成为农产品流通而实施的基础建设,而不是圈地做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