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抱团更好掌控市场

全产业链抱团更好掌控市场


  企业联盟如何能够走得更远、更好?选好盟友,求同存异,这是企业家和专家对于联盟顺利有效运作不约而同提到的总结和建议。目前我市企业之间的联盟形式和内容多样化,不少企业对参与各种联盟也十分热衷,专家认为,企业之间自发形成协作,无论是同业联盟还是异业联盟,要走得更远更好,都要切合市场需求,需要选好合作伙伴。有了这个前提,联盟才具备生存和继续经营的基础。

  求同存异挖掘共同利益

  “我想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求同存异。”曾经发起和参与多个协作组织的广东凯西欧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育林认为,联盟之所以能把不同的企业组合到一起,是因为彼此有共同的利益和需求,但是大家毕竟不是一家企业,因此必须互相尊重,有事注意协商。

  这一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如由几家知名企业成立的冠军联盟,发起者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蔡初阳就表示,虽然秘书处设在他们公司,但在联盟内部大家平等,决策共同协商,谁都没有绝对的决定权。而包括了多家行业协会的佛山工业设计创新战略联盟,则采用“轮值制”,大家“轮流做庄”。

  契合市场需要,是企业家们得出的第二个经验。“比如我们成立情调照明联盟,就是考虑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灯具的要求会从照明拓展到健康、艺术等更多的方面。这是一个新的市场和方向。”吴育林说,因为看到这一点,他和几家企业和科研机构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展开研究。他认为,充分契合市场的需求,是联盟走得更远、更好的又一个关键。

  中盈盛达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联盟”,除了制造企业,还包括担保、法律、评估、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这也是我市较早的金融与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盟。该公司负责人吴列进也同样强调,成立联盟是基于实际经验和市场需要,通过相互间管理、技术、资金的相互交流合作,希望能促进企业管理和运作水平有效提升,形成共同利益点,一起做大市场蛋糕。

  联盟要耐得住寂寞

  联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佛山不少企业也顺势成立各种联盟,而对于不少联盟而言却是成立时热闹,过后就无任何动作了。

  广东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认为,联盟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而定的,可以有多种形式和层次,不需要进行特别的限制和要求。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彼此之间的诚信,二是不宜急功近利,对联盟成员进行相对严格的审核,以免混入投机取巧的企业。

  “几家家电企业临时组成了一个价格联盟,大家刚刚定好价格,其中一家就悄悄降价,于是这个联盟就此倒塌。”王先庆用自己了解到的一个案例分析认为,联盟是一种自发性的组织,章程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因此,互信和进入把关很重要,这关系到联盟的形象和以后合作的顺利展开。

  产业链分工协作是最高境界

  企业在成立联盟的初衷无非是告别单打独斗,实现抱团发展,从而拓展更大的市场。然而这些联盟大多数仍处于抱团的初级阶段,只是相互之间交流学习,未细化到产业链的分工协作。  

  广东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认为,联盟之间有效的协作才更有利于企业发展。他举例说,在“中国灯饰之都”中山古镇周边有上千家灯具企业,其中九成以上来自温州。这些企业分布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相互之间联系紧密。“浙商这种‘抱团’的形式其实很值得珠三角企业留意。”

  回顾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历史,许多企业多为“前店后厂”式:香港拿订单,广东生产。这种生产模式带有先天不足,例如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市场萎缩,一旦香港接单困难,企业连消费者是谁都不知道。丁力说:“浙商却不同,他们通过全产业链的抱团,通过弱弱联合变强,更好地掌控了市场。”

  佛山企业的联盟,就是一种“抱团”的思路,目的都是为了相互间更多的利润和对市场更大的影响力。丁力认为,通过更紧密的协作和细化的分工形成的联盟,是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应对越来越激烈和开放的全球化市场应该有的思维和战略。

  他山之石

  意大利行业组织对企业进行分工打造区域品牌和日本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做法,都是企业联盟中比较成功的典范。在意大利北部地区,尤其是皮革制造和服装业,专业镇内的企业在研发、设计、制作、品牌等环节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如果说意大利模式是“弱弱联合变强”,那么在日本则是“强弱联合更强”。日本产业社会组织和供应商形成联合,通过中心企业带动外围企业,由于稳定的协作而形成了紧密的联盟关系。

  这两种协作联盟的形式,都可以弥补中小企业单枪匹马的缺陷,尤其在融资和创新方面,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盟,国外也有更为灵活和成功的运作经验,比如美国的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执行机构下设了“退休经理服务队”,由有经验的退休经理和技术人员组成,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而日本有200多家公立试验机构为中小企业信用协会服务;台湾的金融机构则联合成立了中小企业辅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