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突出成就奖名单

影响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突出成就奖名单


任兴洲

 陈文玲

 夏春玉

 李  飞

 马龙龙

 纪良纲

 荆林波

郭戈平

 晏维龙

 何明珂

 顾国建

 文启湘

 徐印州

 刘普合

任兴洲    女

    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兼任中国商务部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市场经济理论与政策、市场体系与市场规则的建立与完善、流通体制、价格等方面的理论、政策和体制改革、社会信用体系与制度、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改革、消费结构与消费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主要成果:《中国市场发展报告》、《中国商品市场》等著作;《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国批发市场的发展与统一市场的建立》、《中日流通业对外开放的比较研究》、《调整消费政策,应对买方市场》、《消费政策调控体系的建立与供求关系调整》等论文;主持商务部重点课题《中国商品市场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等。

  

陈文玲    女        

    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各级政府流通部门从事研究工作,现为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研究员。社会兼职有中国商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

    陈文玲研究员是一位富有创新思维的中青年流通专家,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始终关注和跟踪研究我国流通改革与流通产业发展情况。几年来共撰写出版著作、译著15部(其中合著5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200多篇。在现代流通、现代物流、现代商业、现代社会信用理论、外资外贸和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在政策咨询研究方面,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向中央、国务院领导提交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和表扬;她还多次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领导讲话等一些重要文件起草,等等。

    陈文玲研究员提出了很多具有开拓性的学术观点,受到政府决策部门和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主要理论贡献是,研究并提出了现代流通的新理论;较早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共同构成现代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深入研究并提出现代社会信用理论的新概念;深入研究对外开放问题,并提出一些大的战略思路,等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认为她的的许多观点是对流通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突破。

    她的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流通理论研究和深化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夏春玉

    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夏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流通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先后多次到日本留学、讲学,对日本流通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和研究基础,20多年来,笔耕不辍,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流通基础理论、中外流通政策、零售管理、渠道理论以及农村流通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流通学界具有较大影响。先后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现代商品流通理论与政策》、《中国流通经济论》(日、韩文版)、《流通结构,竞争与行为》(日文版),《流通概论》、《现代物流概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当代流通理论》等专著、教材15部,其中,2002年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流通概论》累积发行8万余册,在国内远程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其主持的《流通概论》(网络版)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流通概论》(2009年第二版)已经成为国内普通高校相关专业较有代表性的专业基础课教材,被很多高校相关专业采用。夏春玉教授还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包括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很多成果荣获省部级奖励或被政府采纳,对推动我国流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夏春玉教授还在流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贡献,由他指导与培养的青年学者及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内流通理论界已崭露头角,并成为我国流通理论界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

  

李  飞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它是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零售理论研究学者之一,在零售理论界和企业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近30年来,李飞教授一直聚焦并坚守着流通特别是零售理论的研究,是中国零售定位理论、业态发展理论和零售创新理论的权威,也是较早将规范的定量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引入我国零售理论研究的学者,他参加和主持了20余项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商务部项目等,曾参加了国家十五商品流通发展规划、中国连锁经营“九五”、“十五”规划,国家零售业态规范标准、物流用语国家标准和外国商业投资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论证与起草工作,多次参加商务部部长座谈会,一些政策建议得到国务院采纳。

    李飞教授的流通和零售理论的研究为推动中国流通和零售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应用定位理论于北京赛特购物中心,取得了理想效果,其成果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关于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对策研究成果,部分直接转化为国务院的零售业对外开放管理政策;关于零售业态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零售业态》国家标准的重要参考(为重要起草人之一)。

    为国内一流的学术期刊《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财贸经济》和国际的英文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Channels》、美国营销学会年会(AMA)等撰写了60余篇论文。2篇中国零售研究案例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合编,案例号:N9-308-026,2007-07-31;N9-308-025,2007-06-11)。

    他在20世纪90年初期主编的《王者系列丛书》(包括《零售王》、《连锁王》、《自选王》、《分销王》等10本),在中国零售革命初期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2006开始主编的《中国零售研究前沿系列丛书》,为中国零售理论的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在2009年开始创刊并主编的《中国零售研究》,是中国第一本专门的零售理论研究刊物。同时,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民间流通经济研究所(北京锐迪流通经济研究所,1997)和中国第一家学术性的零售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零售研究中心,2004),它们分别在国内和国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马龙龙      

    马龙龙,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贸易经济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首都经贸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近年来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等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了60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出版了《批发商品流通论》、《商业学》、《期货市场运作》、《服务营销与管理》、《流通产业政策》、《流通产业组织》、《流通产业结构》等16部专著、译著和教材;先后主持了“中国零售业技术装备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有形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博士点基金项目)、“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诸产业的关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2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连续4年主持发布了《中国消费品市场监测与分析报告》。
    担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科技部、商务部等单位投资和建设项目的评议委员和咨询专家,参与了“国家储备粮库选址论证”、“‘科技兴贸计划’发展规划”、“中国流通法律体系构建”等国家级的调研咨询。担任首都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并兼任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十几个省市的流通或市场发展顾问,主持和撰写的《北京市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浙江省“十五”商业发展规划研究》、《深圳市物流建设规划》等研究报告已为各级宏观决策部门采用,部分章节已作为部门文件下发,为我国流通建设和发展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纪良纲

    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教授。兼任河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全国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联合会特约研究员等职。

    上大学开始一直从事流通问题的研究,出版20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近200篇,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多项。他关于农产品流通特别是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研究颇具特色,率先提出了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的概念并出版了全国唯一的一本专著,多次应中国科协、南开大学等组织约请做关于市场中介组织方面的学术报告。他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研究》、《市场中介组织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均被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和《光明日报》摘发, 受到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的充分重视,并获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他注重团队建设,带领的教学研究团队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他领导的贸易经济学科蝉联河北省优秀重点学科,他带头的产业经济学硕士点蝉联河北省优秀硕士点。他作为全国多个学术团体的重要领导职务和河北省商业经济学会的会长,对河北省乃至全国的流通理论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荆林波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研究员 。 荆林波是流通领域的知名中青年学者,《财贸经济》副总编,兼任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研究室主任,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中国物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院校贸易经济教学理事会副秘书长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经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万典武商业经济学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论文一等奖、全国首届信息化优秀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等。参与多项流通方面的课题研究,尤其是在消费政策、电子商务业务模式、物流产业损害、餐饮产业发展、外资进入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出台。

  

郭戈平    女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 亚太特许联盟主席。  郭戈平女士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连锁经营和新兴零售业态的研究、发展和推动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超级市场的研究和推动工作,90年代起从事连锁经营的发展工作,参与起草了《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意见》、《零售业态分类》、《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从事协会工作以来,从1999年开始,策划组织了年度中国连锁业大会、中国特许加盟大会、中国连锁店展、中国特许加盟展览会等大型活动。并组织编写了《中国连锁经营年鉴》、《中国连锁经营企业经营状况(年度)分析报告》,以及相关行业的调查报告等。
    在国家政策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推动下,连锁企业成为中国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郭戈平女士率先打破所有制界限,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中最有活力的元素吸纳进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中国商业企业组织化和社会化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并且策划组织中国连锁业会议、中国特许加盟大会暨展览会等大型活动,成为行业内最具活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活动。在展览会中创建零售商坐商制,进一步强化了大型连锁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在连锁企业业态创新和中外企业交流合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晏维龙     

    淮海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晏维龙教授作为我国流通领域的知名中青年学者,始终坚持流通基础理论研究,活跃在流通理论研究的前沿。他的学术专著《交换、流通及其制度――流通构造演变理论》,初步建立了基于流通视角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出版了专著《基于电子商务的贸易信息化问题研究》以及教材《现代商业技术》,其创新点在于结合信息化的背景研究了流通领域的技术问题,为流通技术问题研究提供了较全面的分析框架。他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人民日报》等全国核心报刊杂志上了发表学术论文,为扩大流通经济学在全国学术界的影响作为了重大贡献。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其中《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发展研究》进一步推进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流通理论的创新与完善,作为成果要报的形式上报政府部门作为决策参考。其主持开发的“《电子商务》教学模拟系统”被中国人民大学等数十所高校使用。他还组织了8次“东北亚经济与管理合作论坛”,促进了中韩日三国学者之间关于流通、商业、贸易领域的学术交流,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何明珂          

    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北京市教学名师。他曾应邀到中南海为国务院领导同志讲课,他在物流学科教学与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21年,被物流界誉为“年轻的老专家”。

    何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仓储协会副会长等职,为瑞典哥德堡大学访问教授。

    他是国内物流系统理论的开拓者之一,是国内较早研究物流并取得突出成果的知名专家之一。他的博士论文《物流系统论》提出了物流学科体系框架图,按照物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功能、物流系统运行基本原理的逻辑顺序,对物流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专著为国内物流学科建设、物流理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迄今还无类似研究成果。他参与主持完成了国内第一个物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的研究,对统一人们对物流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还包括:“物流7要素”、“物流系统的9大原理”、 “供应链物流集成商的责任”等。

    他所领导的教学科研团队获得过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教材。他的专著《物流系统论》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他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中国有突出贡献物流专家”、“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人物”,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中国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30年卓越人物”。20多年来,他一共在国内外各种研讨会上讲课超过2000小时,在国内外340多个高层次物流研讨会上进行演讲的直接听众3.86万人,累计演讲时间996小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他被普遍认为是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综合能力的国内著名物流专家。

 

顾国建

    上海商学院教授 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中国现代零售业态和连锁经营方式积极的创导者和推动者,知名的零售专家,特长零售业态研究和连锁经营方式研究。10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中国现代零售业发展的理论与连锁企业发展实践的结合,是中国第一代超市连锁经营业者的启蒙导师。1993年参与起草了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1994年开设100家超市)的政策文件,1995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超级市场连锁经营管理》业务实操教本,开始参加国内贸易部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连锁经营全国宣讲团和中央电台宣传讲座,参加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几百场连锁经营研讨会发表主题演讲,以管理技术的培训形式培训了全国主要连锁超市公司的近万名管理人才,以极大的热诚与激情推动商业先进业态和经营方式在中国的发展。2006年首推的“农超对接”方式已成为全国大多数中外超市企业主要的生鲜农产品经营模式。2008年进一步推动中国的超市改变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促进“中国制造”产品对接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这两大推动在业界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对政府的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09年倡导连锁企业向供应链整合发展,开始推动现代规模化零售业制造业化的进程,进入自有品牌开发阶段(PB),其发表的《中国零售业须从“保利型”向“价值型”经营方式转变》的研究论文被认为是中国零售业进行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标志。作为独立的研究人,顾国建教授2003年创办了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2007年发起成立了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

  

文启湘 

    现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商品流通与市场开拓、消费经济理论与政策。

    文启湘教授从教已逾51年。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从事商业经济与流通经济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撰写与发表商业经济与流通方面的学术论文,计100余篇;20世纪80年代初,其提出并倡导“大力发展集体所有制商业,进一步搞活社会主义市场”及“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等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观点;其提出的“利用市场机制改革商业和搞活流通”等学术观点在理论界引起较大反响和共鸣。1993年被列入《当代中国百名商业经济专家学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文启湘教授将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市场及消费经济领域,主持撰写了《消费经济学》本科教材,并为校内本科开设了《消费经济学》课程,同时撰写并发表市场与消费经济方面的学术论文计100多篇,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消费”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迄今为止,文启湘教授共撰写学术论著计230万字,其中,主编教材9部,与他人合作编写教材21部,独立及合作发表论文270多篇,主持完成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8项,获省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3项。指导、培养博士生58名和20余名硕士,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文启湘教授在流通经济与消费经济领域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徐印州

    现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曾任广东商学院副校长,教授,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专家。从80年代起开始对商业经济的研究,研究方向从市场营销、商业企业管理到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专业著述300余万字。主持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获得过2次广东省社科优秀奖。徐印州教授始终把握学术研究的前沿,是广东地区商业研究的权威专家。

    徐印州教授兼任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省经贸委产业发展顾问,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参与政府产业发展咨询决策,承担省政府重大决策研究项目。积极为商业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对商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徐印州教授在商业流通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商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获广东省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30周年杰出贡献奖。  

 

刘普合

    刘普合,男,高级工程师,1953年12月生人。现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董事长、主任,中商商业发展规划院院长。
    刘普合是我国流通领域的专家,被聘为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被选为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2009年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主持编写了《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报告2008》、《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报告(2009)》和《中国零售业发展报告2008-2010》等的行业报告。在全国城乡市场运行监测、预警预测、应急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村经济产业化和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提出了重大课题,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他带领下的企业已成为全国最强的流通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