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8日下午,广东商学院第一届流通学术文化节颁奖仪式及闭幕式暨第14期广商流通论坛在实验楼210会议室举行。雍和明副校长、流通所负责人王先庆教授、广州市商道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坚研究员等领导和嘉宾共100余人出席颁奖仪式及闭幕式。
广东商学院第一届流通学术文化节,是由流通经济研究所和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大型品牌学术活动。其目的旨在配合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大背景,延伸科研机构的功能,将科研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学科建设相结合,普及现代流通服务业知识,提高在校大学生对流通领域的认知度,弥补课堂教学滞后于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所带来的不足,推动我校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在的“商学”学科优势,并提供一下把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平台。本次活动由王先庆教授担任总策划和总指导,社联•流通经济学社具体承办。
本届流通学术文化节于今年1月3日正式开幕,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即:广东流通业调查征文大赛、流通知识大赛、流通知识辩论赛、流通大讲堂,首次将“晋级赛”引入学术活动得出最后获奖者。参加对象以广东商学院在校本科生为主,省内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均可参加。此次活动校本部和三水校区04-07级各专业共有103位学生报名参赛,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07级学生参加了调查征文比赛。
广东流通业调查征文大赛:参赛同学利用寒假就生活中的流通业进行调查,根据自己调查得来的数据和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写成调查报告参赛,并在网络发表。比赛共收到85篇征文。结合专家评审和学生网评,蔡孟东等18名同学进入了第二阶段流通知识大赛,该阶段还产生了最佳人气奖(2 个)、最佳调查问卷设计奖、最佳调查组织奖、最佳选题创意奖等五个单项奖。
流通知识大赛:晋级选手针对零售业十七种业态的分类、特点、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和研究,写成论文参赛。经专家评审,陈映林等前12名同学进入第三阶段比赛即流通知识辩论赛。
流通知识辩论赛:流通知识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所需要。进入第三阶段流通知识辩论赛的12位同学,分两组分别就“消费者购物应当更重视价格还是更重视便利?”和“城市中的小商贩是要关爱还是打击?”两个辩题进行辩论。经过激烈的角逐,评委针对各位选手场上的表现评出了12位选手的个人得分和最佳口才奖、最活跃发言奖、最佳辩手奖三个单项奖。
在三轮比赛的基础上,得出了参赛同学的比赛成绩,综合评出总成绩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2名,产生了最佳调查问卷设计奖、最佳辩手奖等单项奖8个。在颁奖仪式上,流通经济研究所对获奖的吴蔓倩等15位学生进行了表彰,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作为此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第14期广商流通论坛及流通大讲堂,由李志坚研究员担任论坛主讲嘉宾,他是广东省知名商业规划专家、广州留学人员咨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青年联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商会副会长、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专家、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评委和创业导师。他为同学们作了“广州商贸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学术报告,并接受了雍和明副校长颁发的“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聘书。
获奖代表马思琦同学发表了获奖感言,她说通过参加流通学术文化节,感觉受益非浅,一是对流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拓展了知识视野,明确了流通业在社会生产与经济循环中的重要性;二是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流通经济学社陈栩婷、罗晓两位社长分别对本届流通学术文化节活动过程作了介绍和总结。
流通经济研究所负责人王先庆教授说明了发起成立流通经济学社的初衷和策划流通学术文化节的思路,提出要把流通经济学社作为“普及流通知识,打造流通精英”的基地和摇篮,他希望同学们能顺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作为星星之火,从学校到社会普及流通知识,让更多人了解流通业,号召人们关注流通,重视流通知识,重视流通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中国流通事业的发展。
最后,雍和明副校长对本届流通学术文化节作了总结。雍副校长首先对流通所近年的工作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雍副校长指出,流通学术文化节的组织不流于形式而且卓有成效,锻炼了一批学生,把学生的组织、协调、创新能力充分挖掘了出来。此类型学术活动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拓展,有利于大学生学业进步和自身成长,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我校如何开展学生学术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雍副校长赞赏流通所帮助学生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他认为流通学术文化节是一个培养流通人才、锤炼流通人才、造就流通人才的平台和基地,流通所作为一个科研机构也拓展了自己的功能。雍副校长希望流通所在以后开展学生学术活动时,与学校团委和学工部多联系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祝愿流通经济学社及社员们越学越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