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东省社科联主办、佛山市委党校和佛山市社科联承办的2024“岭南文化与制造业城市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就“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我院矫萍教授发表的观点刊登在佛山日报(理论周刊)上。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矫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明确的产业支撑,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集群度高,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储能池”,因此,我们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推动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
一是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分类匹配适宜创新路径。实行集群分类施策管理匹配集群创新路径,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举。第一,对于高端数控机床、航空装备等领域的巨头引入型集群,要充分发挥巨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第二,对于升级创新型集群,要做好集群升级创新的顶层设计。第三,对于引进创新型集群,要完善产业创新链条。
二是以系统观念推进数字与实体加快融合、制造与服务全面融合。第一,以现有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为基础,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互联,带动产业链中小微企业“上云用云”,形成高效协同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第二,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分析、应用产业大数据,为政府分析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等提供数据支持、决策依据和信息匹配;为企业发展布局、找市场、上下游整合提供信息支撑。第三,鼓励大湾区内集群间以集群组织为枢纽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合作,推进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面向重点集群的“两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新型示范载体和标杆企业,鼓励相关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拓展。
三是提供“适应性效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金融制度安排。第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领军企业、产业链薄弱环节、公共服务薄弱环节等重点领域,加强集群内重大示范项目、产业链配套项目、服务平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增加金融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解决私营企业和新成立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第二,拓宽金融业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模式。打通专利技术融资、公开市场资金募集、科技银行、风险投资以及产业基金、投贷联盟等金融链,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引导保险公司、融资租赁、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和保障。
原文链接:https://content.foshanplus.com/newsDetails.html?newsId=907260&utm_source=fsandroid&utm_medium=news&utm_campaign=context&utm_term=907260&time=173138452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