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实践经验,走好下一个十年
2023-10-19 03:22·中国报道
“一带一路”建设从发起倡议到落地实施这10年来,世界为之瞩目。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合作文件。一大批中外合作标志性项目诞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度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丝路古道延续千年,如今正重新焕发出生机。
受访专家表示,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一起实现了携手并进。在共同挑战增加以及饱受经济低迷、冲突战乱之苦的当今世界,共建“一带一路”被推到了更高的位置,成为全球治理和应对全球重大挑战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认真总结10年来取得的重要经验和启示,走好下一个10年。
供需对接,互利共赢
△ 2022年6月22日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航拍的卡洛特水电站。
“一带一路”倡议包含的“五通”之首,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的互联互通。一直以来,全球基础设施市场存在巨大缺口。根据二十国集团旗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展望》报告,2016至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增至94万亿美元。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将世界市场的需求和中国的供应能力结合起来的巨大工程。”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黄仁伟向《中国报道》记者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经验之一。
“内观10年前的中国,3个供给要素缺一不可。”同样有着多年“一带一路”研究经验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甬军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一是产能充沛;二是基建技术成熟,囊括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机场、车站、桥梁、隧道、电站等,就价格和工期而言,中国的性价比最高;三是外汇储备充足,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资本金来源。
“一个有需求,一个能供给,‘一带一路’建设就具备了必要条件。经过10年卓绝努力,中国创造了跨国合作的有效政策体系、机制和做法,我把它们称之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结合才取得了过去10年的成功。”陈甬军说。
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倡议迄今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有不少项目成为“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在这些项目背后,无一不述说着互利共赢的故事。
“5年前我去巴基斯坦考察时,当地的电力还是严重短缺,很多城市到晚上10点就闭灯断电。”黄仁伟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充分利用巴基斯坦的各种资源帮助其建造电站,如今巴基斯坦的电力不仅自用有余,还出口到中亚、阿富汗和伊朗,使巴基斯坦能大规模发展工业,形成了以瓜达尔港为代表的新的制造业基地。
黄仁伟表示,这可谓是“雪中送炭”,把一个国家濒临崩溃的经济变成了工业化起飞的经济。“中国企业海尔集团则开拓海外市场,在巴基斯坦布局了大规模的家电生产线,如今巴基斯坦的家电工业不仅能满足巴基斯坦2亿多人的家电需求,还出口整个中东。”他说。
在受访专家看来,“一带一路”建设绝非仅仅是出于逐利目的的跨国投资,而是要帮助共建国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帮助它们发展、互通贸易、共同富裕。这反过来决定了“一带一路”的生命力。
黄仁伟进一步阐释,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里,全球的资金、技术、市场主要来自西方,虚拟资本的热钱在全球流动,经常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陷入泡沫破灭,经济崩溃。而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是直接投资、硬件建设和产业落地,中国作为实体经济中规模最大、实力也较强的发展中国家,能够供应的投资能力恰恰是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
因此黄仁伟认为,“一带一路”实际上是把发展中国家目前最需要的工业化的实体经济投资投向这些国家。“一带一路”中凡是和中国合作比较好的国家,均是因为中国的产业在当地能够生根结果。
陈甬军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了双赢,尤其在疫情这一不可控因素下,发挥出“反弹琵琶”的作用。他以中欧班列为例,疫情期间中欧班列对国际供应链的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如果没有“一带一路”,中国经济遭受的疫情影响很难有效对冲掉。
△ 10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高铁站,乘务人员在站台上摆出寓意“快速”的手势和雅万高铁动车组合影。
就在10月2日,印尼总统佐科宣布雅万高铁正式启用。雅万高铁坐落在印尼爪哇岛上,全长142.3公里,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黄仁伟告诉记者,近1.5亿印尼人今后可享受高铁便利出行,这对于总人口数为6.5亿人的东盟来说占比很大。
黄仁伟表示,雅万高铁的成功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落地,也印证了这一原则经久适用。他告诉记者,起初很多印尼人对修高铁持反对意见,中国铁路公司就请印尼当地居民派代表到中国体验高铁,从广州坐到北京或者从北京坐到上海,“回去后他们就抓紧动迁了”。黄仁伟称,雅万高铁最终由中国和印尼合资设立的中印尼高铁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技术来自中国,征用土地、动迁居民则靠当地合作,双方共商共建,不仅印尼人民共享了中国速度,也使中国高铁在东南亚打开了一扇窗户。
雅万高铁并非“合奏”的孤例。在陈甬军看来,“一带一路”建设没有一个历史的计划表,任何有意愿的国家都可以平等参与,同中国共商、共建、共享。黄仁伟强调,总的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当中国向共建国进行产能输出、基础设施输出、资金输出、产业链延伸时,不能认为是在给共建国好处,要得到它们由衷的认可。
对于中国在共建国的所谓“吃亏论”“撒钱论”,黄仁伟表示,中国的发展需要国内国外这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带一路”建设今后要继续保持大局观,并善做加法。如果一国获得70%的好处,中国获得30%,当把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加起来时中国获得的好处将超过任何国家。“一带一路”使中国在世界市场中拥有了带动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没有“一带一路”这些很难做到。
10年来,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基础设施“硬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规则标准“软联通”是重要支撑,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是重要基础,并以此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在黄仁伟看来,10年经验表明,“硬件建设越好,人心和规则就越容易连接,人心和规则越是连接,硬件建设就越顺利”,三者互相促进。今后共建“一带一路”要继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大方向;在“软联通”方面,补充改善西方主导的现行规则,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文化吸收进去,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形成的中国经验也值得借鉴;在“心联通”方面,聚焦更多“小而美”项目,它们集中于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投入资金规模不大,但见效较快,当地民众容易受益。
应对挑战,释放动能
从国际环境看,10年后再谈共建“一带一路”,语境已发生极大变化。陈甬军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共建“一带一路”有其世界意义,在全球治理变革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上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他看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增加,气候问题、难民问题、地缘冲突问题在近几年频发,传统应对方式如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难以见效,而“一带一路”更容易取得协调,提供了合作平台。
对此陈甬军称,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最大公约数,大大降低了贸易流通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无论一个国家是何种政体,信奉何种宗教,何种政党执政,对此都喜闻乐见,这也是“一带一路”为何能吸引150多个国家签约。他认为,从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入手,共建“一带一路”使更快更深层地提供一种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协调机制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陈甬军也表示,“一带一路”为今后建成新型国际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基础。“原有的国际社会治理体系,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驾马车受到了重大挑战,建立新型国际社会治理体系成为广泛议题。中国就是从这方面起步,‘一带一路’作为基础,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框架。”
对于开放型世界经济,陈甬军说,“一带一路”刚提出时被西方称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这一论调没过几年就烟消云散,时间证明了“一带一路”是开放式的,也是经济型的,不含任何政治目的,对促进区域发展、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力量。尤其在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高喊政策口号,构筑“小院高墙”,人为分割产业链供应链。因此在陈甬军看来,“一带一路”眼下还承担着新形势下破解单边主义、区域封锁行径的功能。
△ 2021年6月11日,参加七国集团峰会的领导人在英国康沃尔郡卡比斯贝合影。一项名为“重建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 简称B3W)的倡议被写入联合声明。
值得注意的是,美西方发达经济体一边批判中国“一带一路”,一边开始了“抄中国作业”。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目前它们已酝酿出所谓的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PGII)、蓝点网络计划(BDN)、“重建美好世界”(B3W)、全球门户计划(Global Gateway),等等。
黄仁伟向记者表示,全球基础设施市场巨大,西方资本、大企业和政客以往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市场不仅收益率低、周期长,前期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工程难度极大,风险极高,但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合作模式和发展方向是对的。
美西方国家复制“一带一路”能否成功?陈甬军强调,中国乐见其成,但是过程很不容易,关键在于它们能否像中国一样从高层到施工人员都愿意俯下身子解决一件件棘手的问题,“更何况目前很多计划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但黄仁伟表示,尽管如此,这依旧带来了竞争——美西方招徕“一带一路”共建国,可能会给这些国家的反对派以可乘之机。陈甬军称,尤其是美西方对“一带一路”一如既往地存在舆论战,宣扬所谓的债务陷阱论、新殖民主义论、中国地缘政治论、中国输出价值观论等。陈甬军表示,在这方面今后应总结经验,增强反击应对能力。
挑战不仅来自外部。陈甬军在广东调查时发现,疫情以后中国经济结构也在急剧变化,经济恢复情况不理想,主要问题表现为需求不足,背后是民营企业家投资的信心不足、预期不足。解决这个问题,“一带一路”建设可能要承担比较大的功能,即如何通过国外合作拉动国内需求。
“继续扩大朋友圈,进一步宣扬合作共赢理念,同时着手布置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项目。高水平体现在AR、人工智能、绿色发展技术的运用上,‘一带一路’共建国多是发展中国家,提升技术档次会带动当地形成新的产业链。”陈甬军补充说,还要同国内发展相结合,特别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像自来水水管一样,当前国内循环动能不足,水就压不出来,‘一带一路’就要在国际合作上释放更多动能。”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91380747762614819/?app=news_article×tamp= 1697667127& use_new_ style=1&req_id=2023101906120753B46A2A10FF1B228E56&group_id=7291380747762614819&wxshare_count=4&tt_from =weixin_moments&utm_source=weixin_moments&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share& sharetoken =c9b6202c-d569-4148-bfb0242ffb6da8a6&source=m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