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李善民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发表致辞。陈春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实践,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山大学经济学科有着优良的学术传统,岭南学院作为经济学科的重要建设单位,以中国特色经济理论创新为中心,以构建中国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讲好中国经济故事为目标,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发展等各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陈春声教授表示,本次研讨会作为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是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和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更是共享新思想新观点的学术盛宴,相信研讨会将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贡献更多高质量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研究员作了题为《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理论指南》的报告。他将习近平经济思想十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梳理为六个层次,强调新发展理念在理论体系中的突出地位,指出实现体现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意义,提出经济学界应当深入思考如何构建衡量满足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这一时代课题。
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学内涵》的演讲。他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方面特征展开论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经济体量巨大的现代化,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小型经济体只需要简单融入全球化分工即可实现现代化的路径有根本不同,需要更加依靠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挖掘超大市场规模内需潜力。他认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过程中,应当强调机会公平而非结果公平,在效率与公平的取舍中仍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研究员的演讲题目为《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他指出党的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核心的鲜明立场,提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更加注重实现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认为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都蕴含在人的发展和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之中。为此,现代财政的重心应转到人的发展和人力资本形成上来,通过财政提供的公共消费来支撑人力资本积累、推动机会公平,依靠人力资本的活跃性、创新性、创造性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罗蓉作了题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的报告。她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总结为六个部分,构建起一个完整理论框架,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很多理论创新仍然有待开展体系化和学理化的研究。她呼吁学界继续共同推进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深入学习研讨,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甬军作了题为《从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看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天下情怀》的报告。他指出,提出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坚持“胸怀天下”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他回顾了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取得的发展与成效,从经济学理论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实现合作共赢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强调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点“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外交领域和经济领域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副教授报告了《关于构建我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初步思考》。他指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理论界的殷切期望。他探讨了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他呼吁中国经济学人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热情与信念投入到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研究当中。
主旨演讲之外,本次研讨会安排了9个平行分论坛供参会的30多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涵盖“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同富裕与有为政府作用、新发展格局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与企业转型、数字技术与经济结构转型、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等八大主题。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本次研讨会是国内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组织与参与的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主题的高端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阐释的深度和广度,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通过发挥学科优势、学术优势、话语优势,帮助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