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甬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成效与创新发展
发布人:陈义国  发布时间:2023-02-17   浏览次数:163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 陈甬军

编者按:2023年2月8日,“一带一路”迈入十周年的进展与评估研讨会暨系列讲座启动仪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共同主办,邀请来自国家发改委、义乌市政府等政府部门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个机构10多位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议“一带一路”十周年发展进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陈甬军在主题发言第二环节“‘一带一路’十年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中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一、“一带一路”建设十年的简要回顾

到今年9月份、10月份是(“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十周年,现在启动这个仪式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未来。我把这十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年到2015年是启动宣传,习主席讲夯基垒台;2015年到2019年搞的两个高峰论坛,所以是大写意发动的阶段,也就是立柱架梁、落地生根;第三阶段是碰到疫情,但是我们进行了调整,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这是根据十年大致的分类。

党的二十大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的十年建设成果,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合作平台。成绩可讲很多,刚才的专家都提到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理念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也就是精神变物质产生的重大建设成果的最重要的思想基础,也是未来十年进一步发展的思想源泉。成就当然可以讲很多,我认为最重要一条,就是点燃了世界各国人民合作发展的热情。

硬的方面投资,我还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计算,大概到去年为止,从2013年到2022年这十年,我们投了1850亿美元的非金融类投资,买股票、股权收购不算。这个都是根据商务部网站上计算出来的。刚才李院长提到了外交部发言有个10000亿美元总投资的说法。我从经济学角度讲一下,这个10000亿美元是汇总的项目的总的建设规模。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实际完成投资的财务工作量,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区别。比如,一共推出了几百个个项目,每一个总投资规划报告是多少万亿,加起来是10000亿左右。但是现在十年才完成了1五分之一。今天媒体都在,希望大家准确的宣传,不能简单说10000亿美元,这在概念上要厘清。当然还有一种计算,就是从2014年算到去年年底作为十年,数据大体是2000亿左右,现在公布2022年的数据是209亿,2023年还在进行中,可根据这几年的经验预计今年会在230亿美元左右。这样从2014年开始计年份,在习主席提出倡议三个月以后,从2014年开始起算,到2023年这十年就是2000亿美元左右。因为2013年当年是126亿美元,2023年就比它增加了100多亿,因此算到去年就是两千亿美元左右。这样媒体做宣传的时候告诉人民群众就有一个客观基础。这里我特意算了把它整理出来给大家参考。同时每年投资占了整个对外投资的比例大体在13%-17%左右。

另外是软的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9世界银行报告提出来减贫数据,已多次被引用。世界银行的这个报告,我在承担国家课题的时候,2020年组织人大研究生把它翻译成中文,提交给中央有关部门。习主席在博鳌论坛上引用了这个减贫数据,并且据此提出要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

另外,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引用的频次也不断在提高,从2019年到2020年达到将近1万次。所以,硬的投资规模和软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十年建设两个最重要的成效。

刚才发布的研究报告讲“一带一路”这几年冷下来了,为什么?就是理论研究深度不够。我这几年做了一些工作,提出了一个比较自洽的理论体系,就是认为必须有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结合,“一带一路”才能走得通、才能行得通。必要条件是什么?就是供求结合,中国有产能、有领先的建设技术、有庞大的外汇存款,可以提出一部分给投资银行做资本金。发展中国家缺少基础设施,供求结合,我们搞一个合作好不好?OK,“一带一路”应运而生,这是它的经济学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再提这个口号也没有用,十年前也不可能提出来。这是必要条件。但是光有这个必要条件不够,还需要要充分条件,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坚持真正为沿线国家创造福祉,所以这十年我整理了一下,有这样一些政策不断提出来,比如“五通”,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高标准、惠民生,另外建设十条之路,形成了充分条件的体系。也就是说中国是扑下身子认真地干,而且根据发展不断出台政策,调整体制机制,这个就体现了充分条件。这个充分条件和前面讲的必要条件互相结合,在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才能站得住脚,才能走得通,才能取得这样一个成绩,我给了它一个理论上的解释。这个理论观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在国防大学和延安干部学院等省部级领导干部和将军研讨班上授课后受到好评。特别是在国际上讲“一带一路”人家才能接受。不能光讲这个成绩,要讲怎么来的,为什么?我给了一个理论解释,当然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解释。

西方想对冲中国“一带一路”的影响,从两年前开始复制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我跟黄仁伟老师应邀到国家发改委的一带一路官网上回应,我认为西方的计划也有必要条件。如美国在尼日利亚搞了供水工程,尼日利亚缺水,美国的350万美元资金过来,跨国公司建设,最近在非洲搞落成典礼,但是它缺乏充分条件。是不是充分考虑到它的需要?这个水的价格能不能用得起?水管漏了以后谁来维修?就需要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必要条件有了,你有供给能力,那些国家有需求,但是还要充分条件,我们中国是从从总书记到现场施工队伍扑下身子来解决实际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欧洲国家能不能做到?如果做到了这个作业就抄成了。我今天特意穿了美国买的服装,因为是全球直播,有很多的留学生、访问学者在美国看,就是要告诉这个意思。做这个事情不难,但你必须扑下身子来解决,从施工现场到最高领导,把每一件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才行。如果缺乏这个精神和行动,中国的作业就抄不成。

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方向——构建新发展模式

未来的发展我认为要形成“一带一路”的新发展模式,就是2.0版。前面十年是1.0版,现在开始发展2.0版。二十大报告提出来要求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前面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是一个肯定,后面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要求。怎么发展呢?原有的路径继续前进,国际合作机制继续发扬,坚持充分条件与各国人民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继续坚持,但是我们要有新的发展。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发展模式具体有这么八条特征:

1.是构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发展的一个路径,或者是一个重要发展空间的新发展模式。

2.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新发展模式。

3.是在巩固合作共赢机制的基础上采取更加完善的惠民生政策,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

4.是在加强中国与各个国家合作联系的同时,更加重视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组成互联互通的网状结构的新发展模式。现在都讲中国与65个国家的关系,那65个国家之间能不能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促进他们的发展、优势互补?从而继续加强中国与他们的合作。我们课题组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5.是在保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的同时,更加加大数字经济投资和绿色发展比重的新发展模式。今后“铁公基”还是重点,因为人家缺的是这个,但要加大数字经济投资和绿色发展的比重。因为这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6.是在巩固特有的国际合作内核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国际投资和国际合作惯例和规则相统一的新发展模式。要保持特有的国际合作内核,刚才李院长讲“一带一路”跟国际投资有什么区别?共建“一带一路”还是有很有自己的特色,主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利用中国资金融通机制和国际资本市场,今后要与国际惯例进一步靠拢,实现特色与统一的结合。

7.是在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同时,更加加强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发展模式。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同时要注意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二十大报告里面对国家安全专门有一章,昨天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当中也专门提到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今后“一带一路”建设要进一步体现和处理好这个关系。

8.是在更新的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中,更加推动和促进全球安全和全球发展的新发展模式。我们先后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前面是“一带一路”倡议,三者之间怎么结合?今后要形成合力。

我觉得这几条构成了“一带一路”在未来十年发展的基本特征,所以可以逐步形成一个新发展模式,也就是2.0版。当然,这个新发展模式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沿着原来十年的发展途径、发展模式的内核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包括刚才好几个专家讲地缘政治的发展、国际经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形势的发展,进行调整、完善、提高,形成升级版。当然这么几个特征不是全部,继续研究还可以有第九个、第十个。总的是保持原有的合作共赢的内核,在具体做法上、政策上、机制上有新的发展、新的调整。

这是我对未来发展的基本展望。这中间我们要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去年12月初,在习主席访问沙特阿拉伯前夕,新华社特别发了长篇通讯讲到了我的《“一带一路”经济读本》这本书的阿拉伯文版在中东国家受到欢迎的事。实际上这本书已出版三年了,我也没当作太大的事。结果新华社那个消息出来后,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教授告诉我,通过大数据搜寻已有近2亿人次看了这个消息。我感到很震惊。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好的宣传很重要。对我们学者来讲,把“一带一路”的故事讲好任重而道远。

我就做这么一个发言,希望我们在新的十年里面创造新的辉煌。谢谢大家!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MVVzJj5LZ9sBrYMtMv_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