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与运行,实质上是数字经济下各类资源要素的新循环与新配置,产业循环的畅通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实现产业发展“双循环”的关键点是要通过科技创新、特别是数字技术创新,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协同发展和供需精准对接,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助力产业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笔者认为宜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一、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
实现自主创新数字化制造是释放数字技术对制造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算力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转型,产生新的经济亮点。
以生产要素的数据化为依托,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打造数字化工厂,支持工业机器人、传感器、超高清视频等发展,通过机器人替代人工实现自动化,通过软件实现信息化,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发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实现智能感知、精准控制的智能化生产方式,达成人、机、物的智能融合,再通过协同供应链达到跨企业的上下游信息透明、协作设计与生产,直面互联网用户,最终满足个性化时代的定制生产和服务,实现生产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形成新的数字化场景、数字化车间、数字化企业,形成新的价值创造、价值获取和价值实现模式,更加高效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利用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渗透嵌入式融合,整合国内外上下游制造企业,打造产业升级版和高端制造业发展高地,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高水平整合,推动国内循环与国外循环体系的有效对接和相互促进,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二、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
我国在一些产品和技术项目上被发达国家“卡脖子”,症结一方面在于技术创新滞后,另一方面在于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不足。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数字技术体系支撑起兼具制造和服务特征的新业态,为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用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两业”融合,打造数字、智能、信息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实体经济”,这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突破点。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加快数字化发展,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在物流信息共享、物流信用体系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广应用数字技术,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提升现代物流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降本增效;通过数字技术强化电子商务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融合,鼓励企业开展远程服务,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利用数字技术创新连接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推动金融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共同进步。
依托数字技术,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搭建各类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服务、众创空间等促进“两业”深度融合的共享与创新数字平台。主要培育产业应用场景,重点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间的数据流和产品流,搭建企业发展的市场、金融、会展等“云”平台,使国内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灵活、便捷。提高、完善“两业”融合技术能力与网络信息支撑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从而激发国际市场潜能,畅通产业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
三、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
国家统筹谋划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布局,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和规划文件,强调数字化在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要提升农业的生产力,农业数字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农业要实现更好发展,还需要打破产业边界,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智慧气象等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成果,由局部到整体、由经验型到机理型、由功能化到可视化地构建农作物决策与管理系统,辅助农业生产及管理的数字化,实现生产全过程精准控制、监测、预测。借助数字技术搭建农技推广服务、农产品展示营销、品牌策划等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无缝对接。优化整合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并催生生态农业、数字农业等新型业态。
在全国不同区域设立以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为愿景的数字农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农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合作,鼓励小农户共同参与,推进建设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农业机械、农业生态、农业土肥等各个方面深度融合的试验基地,探索适合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农业感知、传输、分析、决策和执行一体化新技术方案,在节能降耗和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邹新月: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矫萍: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