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萍: 新冠肺炎疫情下服务贸易发展新机遇及纾困举措
发布人:王先庆  发布时间:2020-04-23   浏览次数:1550

   前言

    服务贸易是高度依赖人际流动与国际交往的贸易形态,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服务贸易造成负面冲击,有缓解疫情对服务贸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这需要从企业积极作为与政府精准帮扶两方面共同努力。危机中往往蕴藏着机遇,此疫情加速了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自我重塑与经济肌体升级再造,催生出了一些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与新增长点,文化、旅游、教育、医疗、金融、保险等服务贸易迎来线上发展新机遇。

    一、疫情对服务贸易的负面冲击

    世贸组织(WTO)服务贸易晴雨表最新结果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延续了2019年底的疲势,在2020年第一季度依然疲软。因防控疫情蔓延需要,各国日常经济活动能力、生产活动大幅度下降,这将直接造成全球服务贸易需求大幅萎缩。2020年1-2月,受疫情影响,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1.6%,出口下降6%;进口下降14.6%。境外消费和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旅游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受到重创。多家跨国服务提供商宣布暂停在中国的业务,部分跨国公司表示,将会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调整他们在中国的生产或投资计划。此外,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贸易也受到很大冲击,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湖北、浙江、广东、江苏等制造业大省还未全面复工复产,关联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工人延迟返工、订单大幅萎缩、供应链和产业链运转不畅等因素也影响了销售、运输、保险、会展、维护和维修等服务贸易的正常开展。令人欣慰的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服务、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研发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受疫情冲击较小,这些新兴服务行业多为长期订单,需求较为稳定,且服务提供方式可部分采取远程在线提供,预计受疫情影响可控。2020年1-2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依然保持增长,出口额增长5%,进口额下降4%,这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性改善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但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比仅35%左右,预计将无法抵消以旅行、运输、建筑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下降的趋势。由于境内外疫情错期发展,全球疫情持续蔓延,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二、疫情下服务贸易发展新机遇

    近期国家抓住疫情背后的智能时代变革的机遇,顺势而为,密集部署推进“新基建”,工信部公布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和运营,提升智能制造和上云用云水平等一系列举措”。广州已经率先启动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建设,3月30日,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文化、旅游、教育、医疗、金融、保险等服务贸易迎来线上发展新机遇。从更深层次看,这些新趋势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逐步升级的结果,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

    1.“线上直播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

    2020年2月份,淘宝新增商家达100万,新开直播商家环比增长719%,用户环比增长153%,并带动平台成交额同比翻倍,每周订单量环比增速超20%。近日,广州市商务局率先出台了《广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16条政策措施,加强直播电商顶层设计。直播市场的空前繁荣催生了“旅游+直播”,“教育+直播”、“房地产+直播”、“餐饮+直播”等新模式,通过“网红”网络直播,满足大量的体验需求。疫情期间,上述这些行业的线上直播服务呈现井喷式增长。以教育服务为例,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和大学开启了“在线直播教学”模式,腾讯课堂、钉钉、爱课程和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开放优质在线课程,教育培训机构则开放了正价课程、毕业冲刺、名师答疑、科普视频、学习资料等多种在线教育资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线App钉钉进入日本校园,开启了在日本“直播教学”的模式,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也是我国在线软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成功案例。

    2.“云服务”的发展步伐明显加速

    与“云”相关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井喷。“云”成了“免疫力”、“恢复力”,也成了企业奔向未来的新动力。疫情冲击下,许多综艺节目不得已采用“云录制”的方式,“云娱乐”、“云直播”、云观展等新业态的用户规模、日均用户时长节节攀升,相关指标创历史新高。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云旅游”文化项目,各地博物馆推出了2000余项网上展览,春节期间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众多5A级景区开辟了线上游览功能,一批VR文化旅游产品在网上传播,让人们足不出户可以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多家新媒体平台对武汉雷神山和火神山两家医院建设工地的全程直播更是催生了“云监工”这一网络热词。疫情期间,线上“云办公”市场也迎来快速增长期。很多企业开始线上办公,钉钉、企业微信等一些线上视频、任务管理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机遇。平安人寿推行新冠肺炎理赔案件全程“云赔付”,即所有理赔案件皆为线上申请、远程审核、空中办理。未来,“云平台”将成为研发服务机构进行科研合作的公共载体。例如,为防控疫情,与时间赛跑,许多互联网企业和研发机构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科研合作。腾讯设立2亿元资金池,发起“战疫开发者公益联盟”,联合更多服务商抗击疫情。

    3.“无接触式”新型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

    疫情加快了网络电商创新进程,生产性服务业线上经营模式持续创新,如叮咚买菜平台率先推出了“无接触收货”服务,UU跑腿、饿了么也随之跟进。在疫情冲击下,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机配送等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发展,苏宁、美团等零售企业已着手布局无人配送这一领域。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银行都在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出“无接触金融服务”。比如一家互联网银行对于小微企业推行的贷款“310”模式,三分钟线上申请贷款,一秒钟资金到账,零人工干预。这一点在疫情防控期间尤其重要,因为不需要面对面签约。一项调查显示,50%的小微企业计划向新型互联网银行申请贷款。作为一种新型服务业,“无接触式服务”是对已有服务模式的补充与完善,它能够倒逼政府和企业管理运营加速升级,其背后的强大支撑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新兴科技手段,能让服务链条更加集成、透明、可追溯。大力发展非接触式经济,这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

    三、疫情下积极纾解服务贸易的举措

    在2020年第一季度,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减负稳岗等扶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应急政策,效果显著。此后,还将陆续出台一些中期政策,政策叠加效应还将不断增强。如果服务贸易企业能够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并积极应对疫情,将有助于服务贸易恢复常态。

    1.服务贸易企业积极自救,制定疫情应对方案

疫情的突然爆发是对企业内部组织能力、协同能力的一场考验,对小微企业更加严峻。企业首先要想办法自己救自己,制定疫情应对方案,提前做好谋划和设计,利用好困境中的发展机遇,对疫情的不确定性也不要过于焦虑,大部分服务行业并没有失控,也鲜见颠覆性的变化。服务企业要把确定的事做好,比如多和顾客交往,提升原有产品的品质,加大新产品研发的力度,创新运营模式,提高运营效率,改善人员构成,储备与培养人才,建立管理体系等。对于大多数中小服务企业而言,立足本行业,做专做深做精做透,做出不同凡响的顾客价值来,才是正路。

    2.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助力服务新业态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升级

    数字化是企业进化的趋势,也是企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启动和推进。可以说,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应用,正在迅速改变服务的“不可贸易性”,远程诊疗、远程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心理咨询等服务新业态快速发展,将显著降低跨境服务贸易的成本。以此为契机,我国应加强信息技术在医疗、教育、旅游、餐饮、零售等传统服务行业中的应用创新,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在生产性服务贸易中的渗透运用,大力推动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传统的服务贸易企业在疫情大考下,更应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树立数字化思维,增加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现在到处都在谈数字经济,很多中小企业家对“数字化”产生了恐慌,原因在于自己不太懂,企业又缺少专业人才,也无法辨别IT供应商的实际水平。针对这一问题,一是从急需的领域和项目着手。凡是提高顾客数字化体验、增加顾客价值以及价值链运行效率,或者与创新商业模式有关的项目先做;二是从容易操作的项目着手。采取简单易行、成本较低的技术方案和平台,如企业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等;三是引进与培养少数懂编程的人才,一方面解决部分较简单而重要的数字化问题,另一方面培育与外部IT供应商对接的能力。

    3. 各级协会组织积极提供支持,为企业排忧解难

    各级各类行业协会组织应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广泛收集企业受疫情影响遇到的实际困难与突出问题,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核心诉求;成立“抗击疫情服务志愿团”,聘请资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向企业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人才、法律、贸易限制等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与境外各类商会或协会等组织洽谈合作,为企业能够顺利开展外贸业务提供援助。

    4. 顺应制造业服务化的大趋势,充分发挥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

在原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很难做到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为二者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大型设备的远端服务、给企业提供生命周期所需的各种生产性服务平台、聚合中小企业闲置的全新生产性服务业平台等。因此,企业与政府要合力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整合管理体制和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

    5. 坚持服务业发展与服务贸易相结合,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积极扩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是企业和政府携手努力的重要方向。通过发展国内教育、医疗、航运等服务业,减少境外留学、就医及国际货运支出;通过不断改善国内旅游市场环境,增加旅游收入;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会计、法律等领域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服务业规模的壮大不仅可以强力扩充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能,减少对出口等外部因素的依赖,还有利于改善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构成,特别是线上服务业的快速扩容,更能有效规避与隔离实体经济活动中各种风险的干扰,从而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增长的韧性与张力。

    疫情持续时间还具有不确定性,但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可以预见的是,我国服务需求市场广阔,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趋势不会改变。此次疫情危机将会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服务贸易有望高速发展,成为推动整体服务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服务业也会在危机中重获新生。

    (矫萍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