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印州:简政放权深度激发市场活力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6-13   浏览次数:864

 尝过改革开放“头啖汤”的广东,在多个领域先行先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骄人成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省紧紧抓住简政放权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向简政放权要新的改革红利,大力推进包括工商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在内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勇下简政放权的先手棋。

  广东先行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简政放权一直走在前列

  2012年,广东以深圳、珠海、东莞和顺德区作为试点,在全国先行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的切入点和重点,其主要内容是梳理和压减审批服务事项,整合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和压缩审批时限,从申报材料标准化入手实行行政审批标准化,通过电子网络推进行政审批一体化,由注重前置审批到注重事后监管。这一轮改革的突出特点是利用信息化平台突破取消前置审批后的市场监管瓶颈,有效激活市场主体,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迈开坚实的一大步。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打开了经营范围的“连环锁”,大大降低了市场主体的投资风险和经营成本,激发了广大市民和各类社会成员创业投资热情,有效地利用了蕴藏在民间的丰富资源。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打破了注册资本的“玻璃门”,解决了筹集资金的难题,有利于创业者获得主体资格进入市场,改变了潜在投资者只能隔着“玻璃门”在市场外观望的局面。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敲开了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的“铁闸门”,住所和经营场所分开各自独立登记,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家庭住宅也可以作为企业住所登记,小微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简政放权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释放巨大社会活力

  简政放权需要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并且保证市场竞争秩序,这样才能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环境、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极大地激发市场主体创业投资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可以跨入创业、创新、创富的门槛,释放出巨大的社会活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创建服务型政府,为实现经济和社会有效协调运转提供巨大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永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开改革开放先河的广东积蓄了丰富的改革红利,在此基础上,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代表的简政放权才得以及早启动。广东这一改革在部门协调方面几乎没有任何阻力,落实措施在部门间畅通无阻迅速到位。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简政放权政策实施后,行政效率明显提升,一般经营事项登记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最快可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证照,市场主体数量显著增长,带来了一股新的创业热潮。事实充分说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突破,从深层次强力推动简政放权,促进转变政府职能,使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简政放权的效果更要看能不能激活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还要看带来多少就业机会

  简政放权的效果如何,不能只看取消和下放多少项行政审批权,更要看能不能激活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还要看能够带来多少就业机会。在国务院最新取消和下放的审批事项里,包含“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核准”、“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条件的服务型、商贸企业和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免税审批”等,意在构建公平的创业机会、顺畅的创业渠道。

  我省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在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居民收入、弘扬创业精神、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稳增长”的坚实基础。小微企业还是安置新增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也是吸纳高职高专和本科毕业生的主力,对全社会就业有突出贡献。过去由于注册登记门槛高、审批时间长、贷款难,限制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其就业容量不大。简政放权就是要减少地方各级政府插手微观经济的运行,“稳增长”一定要放活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准入门槛低了、放活了,其就业贡献率就会愈益显著。

  2014年,广东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47.2万人,比2013年增加3万人,预计今年有75万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占全国总数近1/10。而各种“资格证”剥夺了高校毕业生的竞争资格,谈何就业创业。在此严峻的形势之下,简政放权措施对于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之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更具重要意义。

  (徐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