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遭遇始料未及的金融风暴,继之酿成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也无情地波及到珠江三角洲。但是,珠三角地区各城市克服重重困难,经济发展仍取得骄人的成就。2008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等九城市的GDP增长速度分别为:12.3%、12.1%、9%、15.4%、11.02%、14%、11.1%、11.5%和14%。2008年珠三角地区GDP达29745.58亿元,增长12.6%;广东全省GDP增长则为10.1%。珠三角地区人均GDP为62643.83元(9019.9美元), 增长11.0%;全省人均GDP则为37588元(5369美元),增长8.7%。经过经济危机的严峻考验,珠三角的发展势头继续在全国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其稳固的经济实力再次得到确认。
2009年新年伊始,备受关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于1月8日在首都北京正式发布。《规划纲要》从全球视角、从国家实际情况出发,给了珠三角新的战略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珠三角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此,《规划纲要》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指引珠三角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到2020年,珠三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达到135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在规划的指引下,珠三角的改革与发展必将如虎添翼,再创辉煌。
放眼全球,珠三角经济转型是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刻进行的。这一波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不仅来势凶猛,而且影响深远。所以,当我们雄心勃勃谋划再创辉煌的时候,对珠三角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风险绝不可掉以轻心。由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在国内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经济波动对全国的影响亦不可忽视。据观察,尽管2008年珠三角经济速度相对领先,但是珠三角领先于全国的企业利润快速反转,意味着在未来半年会出现全国性企业利润转为负值的现象。不仅如此,珠三角经济增长回落态势通过就业和收入纽带向全国传递,全国性消费萎缩势所必然,与宏观扩大消费的初衷背道而驰。按照规划的要求,珠三角的金融资源必须逐步有效配置于2020 年远景规划既定的领域,
假如因时势所迫,珠三角的金融资源未能有效配置于2020 年远景规划所既定的领域,则珠三角地方性金融机构则极有可能面临区域性金融风潮。应该看到,2008 年是近10 年来珠三角增长势头相对最弱的一年。这一年,珠三角投资、出口和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已显示出劲头不足,使得产业转型前景充满风险。如果说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首先冲击的是以珠三角为首的中国出口加工产业,那么2009 年珠三角的经济运行态势就决定着中国是否可能率先走出衰退。
为了振兴经济,促进就业,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国家提出2009年“保8”的概念,珠三角各地则提出“保10”的目标。珠三角地区在保持适当高速增长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尤其要实实在在地保持实体经济的增长。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领先指标意义非常重要,实体经济预期收益下降意味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期望落空。统计数字表明,2008 年1-11 月,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130.34 亿元,下降13.1%,增幅同比下滑46.3 个百分点,比1-8 月下滑10.0 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额493.11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4%,增幅比1-8 月上升25.1 个百分点。事实上,这一波金融危机早在2007 年11-12 月就已经对广东省的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产出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广东省领先于全国的企业利润快速反转,意味着在未来半年将会出现全国性企业利润转为负值的现象,利润增幅逆转,可以导致产业投资增长不可持续。
珠三角必须高度重视外资和外贸增长速度快速下滑、外部需求低迷的问题。2008年1-11 月,广东省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421个,合同外资金额268.69 亿美元,分别下降25.8%和15.7%;同期进出口总额6311.75 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716.54 亿美元,增长11.1%,增幅回落11.8个百分点;进口2595.21亿美元,增长8.5%,增幅回落9.0个百分点。珠三角经济的出口依赖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如何通过“双转移”调整高企的经济外向度,将珠三角经济结构调整为外源型与内源型有机结合的格局,是珠三角地区面临的必修课题。
为了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珠三角要实行“双转移”战略。但是,“双转移”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效果也不能不顾。珠三角固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全国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稳性具有特殊意义。据《财经》杂志对广东省17个城市的调查所做出的统计推断,广东17城市吸收的外来工总数超过2000万人,每年汇出的劳动力收入达1500 亿元以上,其中广州、深圳两大劳动力就业地的汇出总额几乎占了一半。内地劳动力的异地就业和资金回流,在客观上推动了欠发达地区投资和消费。珠三角与河南、湖南和四川等劳动力输出省份存在较强的劳动力输入和收入汇回关系,所以,珠三角投资增幅萎缩和产出能力收缩,将直接影响全国的非农劳动力就业和居民消费水平。珠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必然体现为短期宏观经济稳定需要与长期产业发展需要之间的对立。在目前情势下,珠三角为维持就业仍然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维持企业开工至少可以确保现有就业水平稳定。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加工贸易已经在全球型经济面前显得缺乏市场前景,维持的后果是转型难度进一步加大和银行体系的风险积聚。不转型要走进死胡同,转型同样存在风险,我们必须警惕的是,在当前形势下,珠三角的“双转移”有可能演化为传统产业的复归和银行危机的爆发。
有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作指引,广东已经明确表示“双转移”要坚决,“腾笼换鸟”要坚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坚决。照此思路,珠三角各地必须做足功夫既要在危机中求发展,又要实行“双转移”,必须对所面临的风险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必须承担起珠三角地区在全国经济一盘棋中领先者的作用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