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打造广州国际一流商业大都市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02-09   浏览次数:822


    一 引言
   
    广州是历史上的千年商都,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全国最发达繁荣的商业城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十大商业企业中一度近半数位居广州。南方大厦、广百、新大新、东百、天河城、西湖夜市、白马市场、海印电器城、北京路等商业景点,群星闪烁,照耀全国。然后,进入21世纪,广州千年商都的形象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呢?周期轮回,广州如何借势重塑商都形象,做强做大商贸流通业呢?

    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和资源条件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千年商都”的城市品牌价值几乎被忽略和闲置,几乎被强大的工业化浪潮所淹没,在物流园区建设、批发园区建设、商业街改造、流通企业上市推广、商贸旺市等与其他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都相对滞后。

    广州拥有千年商都优势,有着发展现代化大商都、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优良的现实条件。好风凭借力,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下,面对新一轮流通业发展的黄金周期和高速成长阶段的来临,广州商贸流通业通过优化整合、强势扩张,通过自身潜在的优势,将在建设中国的“商业之都”中起到核心作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广州目前已进入新一轮商贸流通业大扩张的黄金时期,我们已经错过了超市扩张的现代商贸流通业大发展的第一轮高潮,不能再错失中高级批发市场大扩张的第二轮高潮。广州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在十至二十年内变身国际一流的商业大都市和国际性的“购物天堂”。

    二 千年商都的呼唤: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1.研究背景

    本报告的出台是基于如下研究背景,即上世纪中期以来,在强大的重工业浪潮中,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定位和优势被各种力量或观念在有意无意地冷落、淡化、削弱甚至故意歪曲。尽管事实上商贸流通业是广州产业中最大的支柱产业和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但在各种各样的文件和报告中,就是未能被提到,受到重视和扶持是各种各样的其他产业,尤其是那样在现有统计体制下更能带来GDP增加值的产业。显然,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以及全国强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作为先导产业的商贸流通业的大背景下,广州再不重视,将失去更多的机遇和机会,对广州的城市定位和长远发展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2.主题解释

    本报告是由两个内容上虽有关联但性质上却不同的语句组合而成,是一个带条件的复合句,因此,不能将两个问题分开来理解。如果将两个问题分开,前者则重点突出“如何发挥千年商都优势”的问题,后者则是强调“打造国际一流的商业大都市”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进一步“做强做大广州商贸流通业”的问题,而实际上,本课题主题尽管离不开这项内容,但却不完全是单独分开来解释那么简单,只有组合起来放在一起才能看到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本报告主题从逻辑上可以进行四种延伸性解释:一是“只有充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才能更好地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继而才能变身国际一流的商业大都市;二是“由于以往没有充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所以现在广州商贸流通业没有做得足够又强又大,进而离国际一流的商业大都市还有一定距离”;三是“只要充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广州商贸流通业就可以做得更强更大,进而才能变身国际一流的商业大都市”;四是“如果充分发挥了千年商都优势,广州商贸流通业应该可以做得更强更大,并成为影响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国际一流的商业大都市”。上述四种解释尽管角度不同,但都暗含一个重要思想,即“广州商贸流通业本身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还可以做得更好”。根据课题所附的文字内容,第四种解释贴近课题的主题。

    总之,本报告所提出问题的价值在于,目前广州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千年商都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的巨大潜能,进而已经直接影响到广州商贸流通业健康成长的步伐,因此现在很有必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和更高的层面来重新看待广州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的战略地位,并提出调整思路和对策方案。

    显然,提出这一课题,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因此,本研究报告的核心就是在承认目前现实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千年商都的意义,寻找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潜力和差距,分析千年商都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的表现和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意见。

   3.研究内容

    据此,本报告主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广州千年商都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换言之,过去若干年中,广州千年商都优势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但却没有发挥得很充分,还存在着若干值得进一步挖掘和努力的优势因素。

    (2)广州商贸流通业应该可以做得更强更大。尽管目前广州商贸流通业在全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已经较强较大,然而由于有一部分资源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与其它一些城市相比显得相对不足。以它本来的资源条件和优势因素,如果能够被充分重视和发挥出来,应该可以做得更好。广州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商都”乃至国际一流的商业大都市。

    (3)面对新一轮全国性商业竞争,广州应强化危机意识,通过做大做强,将广州商贸流通业引入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和经济成长阶段的变化,面对全国都在调整和反思流通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大势,广州更应该大打千年商都的招牌,重整千年商都形象,继续领跑中国商业。

    三 广州打造国际一流商业大都市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在经济实力上,广州不仅在现有的统计数据上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的第一位,而且由于还有大量的服务业统计遗漏以及广州人富不外露和“只做不说”的商业传统,实际上,作为南国第一大城市所具有的财富能量和巨大商业潜能,远非常人所想见的那样。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000年至2007年,广州市的GDP增长速度较快,详见表1。

表1:广州市GDP(2000-2007)      单位:亿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GDP 2492.7 2841.7 3203.9 3758.6 4450.6 5154.2 6073.8 7050
增长率(%) ―― 14 12.7 17.3 18.4 15.8 17.8 16.1

    2.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总体上呈逐步上升之势,1992―2007年年均增长14.8%;1994年
超过第二产业,1998年开始超过50%,居主体地位,2000年开始超过55%,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7%―58%。初步核算,2007年广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8%。

    3.城镇居民收入
    随着GDP的增长,广州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得到不断增长,自2002年以来,广州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92%,详见表2。

表2:广州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城镇居民收入 13380 15003 16884 18287 19851 22469
增长率(%) ―― 12.1 12.5 8.3 8.5 13.2

    (二)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广州市正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保持在82%以上(见表9),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表3:广州市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   单位:万人
年份 2000 2005 2006
常住人口 994.8 949.7 975.5
比例(%) 83.8 91.5 82.04

    (三) 社会消费品销售状况

    广州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城市前列, 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而且商业发展历史悠久,商业发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于各市前列,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近四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85%(详见表4)。2007年,广州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5.00亿元,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三位;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0996.58亿元;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84.19亿元,实现零售额416.35亿元。如果再加上物流、会展和国际贸易部分,整个商贸流通业在全市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

表4:广州市1998年-2007年社会消费品总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总额 904.6 1000.7 1121.1 1248.3 1370.7 1494.3 1677.8 1898.7 2182.8 2595
增长率(%) ―― 10.6 12 11.3 9.8 9 12.3 13.2 15 18.9

    三 广州打造国际一流商业大都市的历史基础

    广州素有“千年商都”之称。广州商都的历史,源远流长,基础深厚,实力雄厚,经久不衰。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商贸发展的历史。在2000多年的开放贸易中,“惟我独尊,地位不可替代”,广州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商都。

    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惟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今西安),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广州。在广州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里,有一捆来自非洲的象牙和一件来自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银盒。秦始皇统一岭南时的番禺(今广州)已经成为了犀角、象牙、翡翠、珠玑等奇珍异宝的集散地,而秦始皇进军岭南,据说也有取得岭南这些主要来自海外的珍宝之意。

    1.秦汉时期

    广州自秦汉以来就是我国南方的都会,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誉。《史记》说:“番禺亦一都会也”,司马迁把番禺列为当时全国的9大都会之一。《汉书》也说:“番禺,其一都会也”,“中国经商贾者多取富焉”。意思是说商人来到这里做买卖多半是会发财致富的。最早、最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是著名的《汉书*地理志》。西汉初年,汉武帝平南越后,即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从广州出发,带领船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经过东南亚,横越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锡兰(今斯里兰卡)后返航。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

    2.盛唐时期

    唐代,广州港已发展到可容大小海船近千艘的港口,官方首设市舶使(中国最早掌管海外贸易的官职)于广州,并开辟了长达14000公里的由广州通向西方的航线,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航线。在今天光塔路一带的“蕃坊”竟居住着12万外国商人及其家属,当年的广州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珠宝市场。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广州已成为计算海程的起点。通过广州来中国经商的国家和地区大为增加,有15个之多。广州成为当时商贾及朝廷命官发财致富之地,有“广州剌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钱”一说。 

    3.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广州“城外蕃汉数万家”,“广州富庶天下闻”。历隋、唐、宋数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已发展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官方坚持实行开放政策,除了官方积极经营对外贸易外,又允许私人出海贸易。同时还大力鼓励外国来中国进行贸易,并在广州设立了市舶使专管外贸事务。当时中国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有6条定期航线,这些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最著名的一条航线叫“广州通海夷道”,广州起航,越南海、印度洋、波斯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共1400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从此,广州成为当时闻名全世界的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世界东方大港。

    4.明朝时期

    明代,广州首创外贸交易会,每年夏冬两季定期举办外贸集市。那时,广州是中国朝贡贸易第一大港,也是中国外贸第一港。明嘉靖年间,因西方殖民者和倭寇的侵扰,朝廷实施海禁政策,废除宁波、泉州两市舶使,对外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广州独揽了全国的对外贸易大权。 

    5.清代“十三行”

    清代,广州设立“十三行”,专门从事对外贸易。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等三处通商口岸,只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长达83年。广州再次成为全国惟一的对外贸易口岸,直到鸦片战争之时,广州的外贸因而空前繁荣。有历史学家这样描述当时的广州:广州成为对内对外贸易的极盛之地。中华帝国与西方列国的全部贸易都聚汇于广州。中国各地物产都运来此地,各省的商贾货栈在此经营着赚钱的买卖。清末至民国时期,广州大力引进华侨和外国资本开办商业、洋行和银行,商业和外贸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6.小结

    从海上丝绸之路到对外开放,广州商业发展史,就是古老的羊城扩张史,犹如一部长长的画卷,在白云珠水间铺展开来。西关悠悠的石板路上,骑楼风格的建筑一如既往地见证了广州商业的繁华和喧嚣,十三行的鼎盛沉淀已形成了老广州商业的根基,而越秀,历史悠久的城市中轴线,更是从古代便繁衍出清明上河图式的商业文明。老广州的商业智慧,经过无数代人的传承和积累,沉淀在老字号的金字招牌里,也融入现代商人的经营之道。

    四  商脉长存:千年商都依然是“华南商都”

    广州商贸流通业尽管多年来一直处于自生自灭式的压抑式成长中,但由于其优越的商业条件和绵绵不尽的商业人气,仍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广州工业品流通业、农副产品流通业、餐饮业等行业的经营规模一直处于全国前茅,商品流通规模居华南地区首位,连续十年居京沪之后名列全国第三位。

    随着广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商业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商品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枢纽,“华南地区商业中心”依然稳固 。

    独具岭南风格的上下九路、专卖店林立的北京路步行街和国内外名牌荟萃的环市东路中心商务区,已经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目前来广州的游客中,经商或购物者占四成以上。

    1.广交会:广州作为国际一流商业大都市的名片

    从1957年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一直在广州举行,到2007年底,已经成功举办了102届广交会。广交会已成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成交量最大的出口商品交易会,其成交额占全国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一,被称为“中国第一展”。广交会为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商都地位不断提高,商业和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国大城市第3位。

    2.特色商业街多又旺

    广州现在得到公认的人气最旺的特色商业街有10条,分别是越秀区的北京路步行街、白云区的饮食文化长廊,状元坊饰物精品街、文德路岭南字画街,海珠区的江南大道婚纱礼仪街、沿江西路酒吧风情街,荔湾区的上下九步行街、华林玉器街、荔湾美食城、长堤酒吧风情街。而且北京路因为这有“千年古道遗址”、老字号文物展、正宗广州小吃等成为广州一大旅游景点,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老广街”。

    例如,荔湾自古以来就是商家云集之地,时至今日仍然生气勃勃、商机无限。百年商业的繁荣使这一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代代相传,成了今日各商家踏足荔湾不可不重的因素。 荔湾,俗称西关,可以说是广州四大老城区中最具历史底蕴的一区,也是最能代表广州商业兴盛发展的区域。荔湾商业的成型已有近百年历史,这里诞生了广州最早的"口岸物业"雏形--十三行,这里有广州最早的专业批发市场--清平街,还有广州第一条步行街上下九路。荔湾商业当之无愧地成为广州商业的"老字号"。

    3.批发市场云集,集中度较高

    在广州商业界流传着一种说法,广州租金最贵的地产不是豪宅,不是酒店,而是专业批发市场:流花路的服装、站西路的鞋、一德路的海味。

    广州还完善和培育了流花服装、海印电器、黄沙水产品、增槎农副产品、天河电脑、广州大道专业市场群等辐射全国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目前全市共有交易市场1100多个,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商品的集散地。另外,广州商业业态不断拓展,连锁经营行业覆盖面持续扩大,成为广州流通领域的新增长点。

    2006年,在1115个商品交易市场中,广州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16个,成交额达1295.39亿元,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89.2%。2006年广州市共有批发零售贸易机构34413个,有97.7%分布在市区。其中批发贸易业机构22895个,占66.5%;零售贸易机构11518个,占33.5%。批发贸易业网点274787个,其中批发贸易业网点80059个,占29.1%;零售贸易业网点194728个,占70.9%。 据最新统计,广州市现有904个批发市场,11个大型批发市场群 、交易市场1100多个。2007年上半年,广州116个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成交总额(场内交易)就达到600多个亿,同比增长38.55%。广州市政府2007年还规划了拟对广州33个现代展贸中心的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4.广州产业物流发展迅猛

    2006年全市货运总量4.26亿吨,居全国第三位。至2007年11月,广州地区A级物流企业总数已经达28家,位于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并呈现出物流系统类型多、市场化程度高,供应链管理达到一定水平等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市产业物流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

    总部设在广州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不仅是国内第一家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以物流名称注册的企业集团,也是目前中国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商务部流通业“国家队”的成员,广东物资集团创造了生产资料贸易、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广物流通模式”,成为经营能力位居广东流通业第一、全国前列的现代大型流通集团。

    2007年广州市经贸委还透露,广州市欲加紧建设南方国际物流中心,已完成的最新“3+5”物流园区规划提交市规划委员会,正待审批。规划中,空港、黄埔港、南沙港区大灶三地将建设三大国际物流园区,主要承载国际物流业务,欲在数年内奠定中国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基础地位。荔湾、白云、增城、番禺、花都5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园区也将加快建设成以仓储、运输、配送为主,功能各有侧重的现代化开放式区域综合型物流园区,主要起“城市快线”功能。

    5.外资纷纷抢滩华南商业门户

    自1996年泰国正大集团携手荷兰万客隆登陆广州后,外资在入世5年期间纷纷步其后尘。截至2006年年底,好又多(2007年被沃尔玛收购)、百佳超市、华润万家分别在广州拥有20多家、16家和5家店铺。零售业开放前夕才得以进军广州的家乐福眼下已开出第5家门店。7-11、OK、喜士多、吉之岛、麦德龙等外资企业也开始在广州市场深耕细作。

    五 沉重的事实:广州流通业相对滞后

    广州市的流通业在许多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相比于千年商都的优势而言,广州流通业滞后于整体经济发展、滞后于周边城市的“双重滞后”也是客观事实。

    1.广州本土零售业扩张乏力 

    广州本土商业企业规模偏小,与其本身的实力和基础条件严重不相称。实际上,是各界专家和企业界共同关注并一直在反映的敏感问题。 其实,这一问题早在2003年就引起了广州市人大代表的关注。2003年4月28日,吴榕凯、郑奕耀等11位代表提交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议案。代表们认为,虽然广州商业贸易总量一直居全国前列,但2002年全国连锁超市100强,广州仅有广百、新大新两家。

    事实上,无论是批发、零售、物流、酒店等各类流通企业,广州没有一家位居全国前5名的。尽管有“吃在广州”之说,但是餐饮企业前十名中却没有广东餐饮企业的身影。广东生产了全国最多的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微波炉、空调、电脑等,甚至是“全球的制造业基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广州目前却培养不出一家类似于国美、苏宁、大中等的大型家电零售企业。

    在家电连锁领域。2003年12月,上海永乐兼并了“中永通泰”成员之一的广州东泽电器,后者曾是广州本土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的广州家谊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因资金链紧张而陷入困境。在2006年全国连锁百强名单中,广州本土只有广百股份和广州友谊上榜。从销售额上看,广百2005年的销售额99.35亿元,不到上海百联集团的1/7,北京国美的1/5,深圳华润万佳的1/3。

    在超市领域,广州超市除宏城超市外,几乎集体沦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企业在广州却呈现出“争奇斗艳”的局面。在以7576万元人民币购入余下39.76%的股份之后,曾列深圳前三之一的民润超市于2007年初正式成为英国安顺(Ashmore)基金控股92%的附属企业。民润此前收购的原广州家谊14家超市,也一并变身英资。广州家谊以及步其后尘的福特玛、港湾超市等,代表着广州本土零售业的一种生存状态。

    在大卖场方面,广州几乎整整失去了这一轮零售业扩张的机遇,成为全国大城市中唯一没有一家本土大型连锁综合超市的城市。广州大卖场总数在70家左右,随着有点广州“血统”的好又多被沃尔玛收购,从此广州的大卖场90%为外商所有,余下10%几乎为上海等其他区域的连锁零售企业所拥有。

    在便利店方面。虽然便利店业态在广州近30年了,但广州的便利店几乎被外资7-11、喜市多、OK等占据,来自上海的联华快客规模位列老大7-11之后。到了2007年,外资在便利店的份额继续扩大。继去年10月买下“可的”在穗的8家自营店后,广州7-11于3月份又宣布,将收购上海快客广州分公司100%股权。收购双方未透露交易金额,但表示完成后,所有快客店将更名为7-11店铺。

    更为遗憾的是,在全国近100家零售类上市公司中,广州市长时期仅有友谊股份一家,而且这一家也是典型的“产品经济”思维,根本没有发挥出资本市场应有的融资功能和财富效应。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流通企业大并购或上市浪潮中,广州流通企业几乎无声无息,广州市场仿如一块荒芜地。

    2.广州流通业滞后于其经济发展

    广州本土零售业的长期扩张乏力,其表象透露出的正是广州商业相对滞后的本质。

    首先,流通业滞后于经济发展。2002年,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为45%,到了2006年,这一比重却下降为35%,低于全国39.5%的比重。

    其次,流通组织形式和方式落后。目前,广州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虽然在30%左右,但这仅与上海市2002年的水平相近,与广州“华南地区商业中心城市”的地位显然不相称。

    广州拥有全国最多的流动人口和全国最大的公路货物集散过境量,但却没有一个类似于上海的西北陆路物流园区,几乎任由分布在全市各地的货物或停车站候鸟式的自生自灭。虽然广州专业批发市场相对发达,然而遍布广州大街小巷、历史自发形成的批发商圈正面临着交易方式落后等问题。传统的批发交易,还是现货现金现场交易,一些安全事故是由于地处老城区,物流、仓储等配套不足而导致的。

    再者,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广州由于规划的导向、规范作用发挥不够理想,造成商贸发展的前瞻性不够强,布局不尽合理。尽管广州市早在1997年就开始实施《广州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广州市的网点规划并没有充分发挥实际的作用。为指导当地商业健康、有序发展,像北京、厦门等城市每年都发布商业发展白皮书,但广州市从未发布过类似报告,商业行业发展的基本数据只有通过统计部门获知。

    3.广州现代流通业成长滞后于周边城市

    从新兴现代流通业的培育与成长情况看,广州商贸流通业大大滞后于周边其他城市,尤其是深圳和东莞。

    尽管由于经济总量、人口和历史基础等原因,广州市商贸流通业的总体规模居全省第一。但实际上,在新兴业态的培育和成长、大型商贸流通业的成长扩张、商贸流通业的规划布局等方面,深圳、东莞却走在前列。

    在大型企业方面。2006年连锁百强中,深圳上榜的企业包括新一佳超市、人人乐商业集团等6家,远远超过广州。据深圳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统计,深圳市目前有连锁企业300多家,大部分已开展全国连锁,连锁版图扩至2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广州本土商业企业很少有走出家门发展的。

    东莞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不仅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购物中心和大型展会发展速度,而且它们在业态创新和成长速度方面,尤其值得称道。会展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就是东莞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服装之都东莞虎门每年的服装销售额在135亿元左右,一年一次的“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更是让虎门服装市场名声大振,大有赶超广州的架势。虎门的1万多家服装店铺中,大多数是虎门当地与其他珠三角地区服装工厂直接设在市场中的门市,服装厂家通过门市进行批发交易,同时又通过门市收集行业信息。近年来,虎门服装市场通过营造“商区联盟”新模式,更为虎门服装业注入了许多活力。

    六 千年商都优势:不重视与被冷落

    广州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埠,早在秦汉时期,广州就是闻名于世的通商口岸,至今从未关闭过。“海上丝绸之路”也始于广州。传统的商业文化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环境,许多人世代经商,一代一代川流不息,观念开放,经商意识浓厚。广州许多民间民俗,饮早茶、吃宵夜、逛花街等,也创造了许多商机。广州营商氛围浓郁,商业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是国内许多城市无法与之比拟的。

    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体现在多方面,如地理位置优势、河岸商业发达优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所带来的商业文化优势、千年商业所积淀的商业品牌优势(如北京路、上下九等)等。这些优势的直接结果就是反映为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销售额、物流总量等商业质量指标,广州都处于全国第一位。广州实际上已经中国省会城市中最大的零售购物中心(因为北京、上海是直辖市)。

    然而,除了改革开放初期在“重商主义”的带动下广州商都优势一度被充分发挥并在全国处于最领先外。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正是广州市政府部门长期以来的“重制造业、重房地产业、轻商贸流通业”指导思想。 随着近十年来“工业主义”的冲击,广州商业的相对优势未能得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从而存在透现出一系列问题。

    广州没有充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现,导致流通业发展潜力难以得到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事实上的优势产业地位不被承认和体现

    广州至今没有出台自己的商业发展战略进而也没有明确商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的发展和原始积累过程实际上是从商业起步的,仍然,迄今为止,商业却一直没有作为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被选择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商业在广州产业结构中的战略地位被轻视了。即使在全国和其它省市自2001年开始大力发展流通业,并以此来带动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广州也仍然没有从战略上对此加以调整和改变。

    2.在资本市场上没有作为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商业城市,其商业类上市公司长期只有一家,前不久才新增加一家,但在证券市场影响都不大。上海、北京、大连、武汉、成都、长沙等城市都有多家商业类的上市公司,尤其是类似于国美电器、浙江银泰那样在资本市场上弄得风生水起。

    3.没有明确主动地担负起珠江三角洲的物流和流通服务中心角色

    广州背靠珠江三角洲制造业中心这一得天独厚的巨大商业资源,却没有充分注意自己的分工和定位,没有看到为这种制造业服务所能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没有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并发展与之相关的商业服务业。有庞大的商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却没有很好地引导性利用,而是任其自然流动。

    4.对流通服务业缺少认识和重视

    广州拥有全国最早的娱乐机构、最大的民营影视制作机构、最大的广告公司、全国最大最早的展览会展机构以及“吃在广州”的巨大无形资产,然后这些优质的潜在商业资源却没有形成全国的知名品牌,没有得到有效的扶持和发展,对于这些优势产业长期以来任期自生自灭,无序竞争。

    5.广州会展业有“展”无“贸”,降低了“广交会”的商业价值

    全国很多城市都看到重全球采购中心的地位,广州却没有出台相关的文件和采取明确的行动。广州实际上比其它任何城市更有条件成为全球采购中心,因为拥有“广交会”这一特殊的城市品牌,这也是为什么家乐福选择广州而不是选择上海的原因。然而,对此,我们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借口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来掩盖政府对这一方面的“无所作为”。

    6.政府财政长期不对流通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体系进行投入

    多年来政府未对纯粹的商业项目进行过财政投入,城市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商业发展的空间,尤其是五羊城、天河地区的开发,另外在交通规划等方面也没有充分考虑考虑商业元素。

    尽管广州实际上是中国的商都,但广州却缺少没有建立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的计划和行动,迄今为止也没有在中国或华南地区建成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标志性商业场所、类似于上海新天地的休闲场所、与“食在广州”相匹配的大型饮食娱乐场所。

    广州本来可以成为广东人更好的休闲娱乐中心,但广州本地人和外地人却普遍认为广州却没有什么可玩的,大多都去东莞等广州周边地区。外地人到广州也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可去。广州很少挖掘这些有前景的商业题材和资源。

    7.广州民营商业单体规模相当弱小

    未能明确看到广州商业生命力的真正来源即民营企业的力量所在。政府的“政策偏好”与“经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广州市政府将主要的精力长期放在抓国有商业企业,但这些企业却并没有在全国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广州民营商业十分活跃和有生命力,却没有相应的引导性对策和产业推进政策,促使这些企业做大做强。

    总之,本课题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从产业选择中的决策思维到资源配置等方面应充分重视商业在广州产业整体中的优势地位和发展潜力,而不是仅仅在于某些具体的措施或执行的单方面改进。

    七 定位偏失: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及影响

    广州商业的优势未能得到发挥,实际上是由于“工业主义”和“产值经济”形成的产业选择策略所致。  

    在“产值经济”的影响下,广州目前选择的优势产业除了具有产值和税收效益外并没有一项在全国具有真正的优势,而真正具有优势的产业如商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会展业、广告业、传媒业、中介服务业、物流业、娱乐业等反而没有被作为优势产业去扶持和发展。  

    1.1995-2005:广州商贸流通业被遗忘的十年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尤其是国内现代商贸流通业快速发育成长的1995年至2005年这十年黄金时段,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几乎没有出台有关商贸流通业的大举措,没有一笔针对商贸流通业的大规模财政投入,整个商贸流通业在强大的房地产开发和工业园区的圈地运动中,几乎被压抑得透不过气来,成为“放羊式”的自生自灭状态。就如同一些异地的货车被有关部门当成麻烦一样被赶来赶去那样,而不是当成一种财富与物流的资源而被珍惜一样。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型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等一系列现代零售新兴业态都在广州得不到健康的发育成长和有效成长,甚至相继夭折。广州至今都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商业品牌,无不与此有关。  

    实际上,广州在这十年间没有发展一家五星级酒店,就是同样的例证。  

    2.战略偏失:长期优势产业被短期暴利产业挤压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主要精力和政策重点的政策研究都是围绕着生产性企业来进行,政府主要在抓生产,很少抓市场,很少研究和制订全面系统的流通业促进政策。  

    弱势产业被作为强势产业去发展,必然消耗过多的资源,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短期的收益可能换来的是长期的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滞后;优势产业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挥,容易丧失良好的机遇。总之,当上海正在研究如何将第二产业尽可能转移到市外甚至外省并打造商贸中心时,当全国各地纷纷扩张商业版图时,而广州沉醉于一种过于浓重的“工业强市”情结中不能自拨。本来广州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最强的商业王国”,却可能被掩没在无数商业群雄的竞争之中。如此下去,广州如果不对商业发展思路进行战略调整,不对优势进行巩固和及时提升,完全有丧失了一次借助流通链整合而领导全国流通业变革的大好时机,进而在下一轮产业竞争中变成二流的商业城市和二流的工业城市。  

    例如,物流业作为商贸流通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虽然已认识到大力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并正在加紧规划,但广州多年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大规模投入,固然与物流不可分,然而却并非站在发展物流业的角度来运作和规划的,而是基于交通运输和城市基础建设本身来考虑的。广州在推进这些事业的发展时,并未在政策体系上将它提升为大力发展物流业这一新兴产业的高度来进行,也不是从广州产业结构演变的必然趋势中去作出的选择。可以说,尽管我们在大力发展物流业,但从产业战略上仍然存在诸多模糊的认识。  

    总之,无论从广州在全国及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定位,还是从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条件来看,广州都应该将商业作为优势产业去发挥。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千年珠江比百年浦江具有更大的商业魅力和增长潜力,然而却缺少足够的关注和赏视。最典型的一个证明就是广州将自己定位于山水之都、文化之都,但却没有提到自己最具城市特色和个性的一面,即“商业之都”。  

    3.广州商贸流通业:迟来的春天正在来临  

    令人欣慰的是,冬天正在过去,春天正在来临。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广州市已开始加大对流通业的关注和重视。 2007年2月27日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借鉴义乌市经验,大力推进我市批发市场整合提升和发展的工作方案》。张广宁指出,今后五年要以发展现代批发市场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在国内率先发展、行内名列前茅、辐射力较大、具有鲜明广州特色的市场,进一步提升“广州价格”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有关发展广州餐饮食街、物流业、展览型批发业等一系列措施亦正在实施中。  

    八  思路与目标:从“千年商都”如何变身“国际商都”

    为了进一步发挥广州潜在的商业优势,有必要系统地理清工作思路。

    1.基本发展方向

    从目前广州的商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看,要发挥广州商业优势,做大做强广州的商贸流通业,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和方向,就是要将广州建设为现代化大商都。为此,一是要做好规划和布局,要以建设现代化大商都的目标、理念、指导思想和定位去进行商业网点规划,使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其次,寻找发挥广州商业优势和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切入点、突破口、发展空间和潜力点;最后要有得力的措施。

    要发挥广州千年商都优势,就要将广州作为现代化大商都和国际一流的商业大都市来建设,从“华南商都”快速发展为“中国商都”并进一步发展成“国际商都”。

    广州现代化大商都的建设受广州商业现实、城市个性和特色所约束,因此,做大做强的基本策略应坚持市场导向。这种导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行业规划与决策层面,对于批发市场、物流园区、购物中心、商业街的形成,应坚持市场评估为第一原则,改变政府关门做规划的局面;二是企业层面,即在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企业的过程中,坚持市场主导,政府的支持更多的是从市场环境、市场开拓等角度进行,应减少指令性的拼凑、拉郎配以及习惯性的优惠或贷款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最终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以及长期发展的能力,靠优惠、靠财政补贴以及拼凑是难以凑效的,它最终只有在市场打拼中才能健康成长。

    现代化大商都不可能简单地功能和层次基本接近、品牌影响力相当的商业功能区或大型购物中心组成。全世界任何一个大商都一定有一个大都市级的商业轴心和主干框架,其结构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2.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

    “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目标可以分为数量目标、结构目标、质量目标三方面。

    (1)数量目标。

    根据国际标准,大都市的零售市场规模应达到225亿美元,即相当于1861亿元人民币。显然,广州在总量规模
上已经达到这标准,属于商业大都市的行列。

    根据定位,广州最终要建成华南商都,与此相适应,广州应涌现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在华南名列前几名的综合型商业集团和专业集团,包括零售集团、中高级批发市场、物流集团、餐饮集团等。其中,与国内竞争对手相适应,大型综合型商业集团的年营业额应向1000亿元努力。而就零售业而言,根据国内零售企业的规模水平,短期内年营业额在100亿元即可称之“大”,但在中期内,至少300亿元才能称“大”,而要在国内称“大”,应该在500亿元以上。因此,按照等级分布原理,作为大商都的目标,应该有二个以上年销售额在300亿元、三个以上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上,以及一批年销售额在10-30亿元的零售企业团队。

    (2)结构目标。

    业态结构方面,根据商业成长阶段,超市在各业态结构中超过50%才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同时,企业组织结
构方面,有限公司和股份制企业应占50%以上。此外,现代化大商都应包括四大基本功能,即现代化的购物中心、进出口贸易中心、批发交易中心(含国际采购中心)、物流中心。

    (3)质量目标。

    现代化大商都一定既具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又具有大都市商业的气魄、气氛和品质。其效果就购
物之都、会展之都、物流之都、休闲之都、服务之都。质量指标主要体现“做强”的因素。

    现代化大商都由四大块十五项要素构成,即商业供给模块(a大型知名商家、b高质服务、c高雅购物环境、d商品种
类丰富、e国际品牌聚集、f流行消费发祥)、商业需求模块(g庞大市场购买力、h高质主流消费群体)、市场环境条件(i著名商业街区、j商家诚信体系、k综合功能完善、l便捷交通条件、m消费者权益保护、n商贸促进政策)、综合优势和特色(o商业文化)。上述十五项要素中,a、b、c、g、i、j、l、m八大要素是建设现代化大商都的基本要素,而d、e、f、h、k、n、o七大要素则属于体现商业现代化质量等级的高端要素,即它们的评级越高,则说明该城市商业现代化程度越高。

    同时,与传统商业不同,现代化的商业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活服务商业、商务服务商业、生产服务商业、休闲服务商业,商业成长阶段与商业服务内容同步变化,即现代化商业中非消费型购物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因此,商业质量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娱乐、文化、商务等元素在商业活动的比重。

    3.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1)总体差距。

    现代化大商都的建设是一个过程,它一方面要求发挥各种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另一方面要求创造各方面
的条件,弥补差距和不足。显然,由于广州商业目前还刚进入起飞商业阶段,离成熟商业阶段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整体而言,广州还缺乏现代化大商都的综合优势和特色,对现有的资源和优势还缺乏足够的挖掘、研究、宣传和实施,在商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上还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总量指标方面,广州的零售市场规模离大商都的基本要求还有400多亿元的差距,这至少需要三年时间的努力。

    (2)在要素指标方面。

    广州在基本要素和高端要素都不程度地离现代化大商都的目标存在一定距离,尤其是基本要素方面,基本要素
的差距直接制约了高端要素建设的进程。具体表现在广州目前既缺少高品牌价值的以本市为基地的现代化大商家、批发市场,也缺少现代化的商业街区、优良的诚信环境、高品质的商业服务等。其中在数量体现最为明显的是,广州本地零售业的最大规模还处于10亿级水平。

    九 打造国际一流商业大都市的空间与重点

    1.广州现代化大商都的四大发展空间

    (1)城镇商业。繁荣繁华看中心城区,体现实力则看郊区(大型购物中心、物流、新的产业带、工业园区都往郊区)。广州正在一批大型新城,如珠江新城,华南新城、白云新城等,这些新城都将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发展空间,同时,广州郊区的大批中心镇,如番禺大石、增城新塘等,正在实现人口、土地、产业的重新聚集,那么,这些城镇的商业就大有发展空间。

    (2)社区商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结构和质量正在发展巨大转型,百姓正向小康社会过渡,老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正出现新变化,如保健、美容化妆、一次性用品、股民的证券交易、健身等。这样,消费结构的变化,就给社区商业的大发展带来巨大空间,尤其是社区超市、连锁便利店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河岸商业。广州琵州国际会展中心就在珠江边上,同时珠江游已成为名牌景区,而未来商业正由购物型转型休闲购物并重型,因此珠江两岸所显现出的商业前景正代表未来广州作为现代化大商都的形象所在。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看,珠江两岸商业带正是广州建设现代化大商都的主轴所在。

    这一商业带西起白鹅潭,东至黄浦港,中心在琵州岛。在这一带里,不仅汇聚了广州千年商都的历史精华,而且正逐步起到凝聚广州河南河北两岸商业能量的中心作用。在广州,也只有珠江两岸商业带才能形成华南商都的大气魄、大容量和辐射动力。当然,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或许这一商业带仍然处于发育状态,处于广州商业的“低洼地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商业的转型,以及珠江两岸的持续开发和琵州会展中心、广州大学城、珠江新城、黄浦军校旧址等的开发,在未来十至二十年内,它一定会成为带动广州商业起飞的龙头。

    此外,从全球大商都的形成看,无一不是以河岸或港湾为轴心。如东京的东京湾、香港的维多利亚湾、上海的黄浦江等。因此,珠江两岸商业带将是未来广州商业最大的发展空间。围绕这一商业带,可形成购物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休闲中心等。

    (4)新兴商业服务业。庞大的珠江三角洲制造业所带来的商业服务业,包括物流服务、采购服务、商业信息、商业管理顾问、广告咨询、中介服务业等。总之,广州如果站在一个省会城市的高度,从带动广东、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大战略出发,将自身定位于一个领导整个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巨大商业服务中心和交易中心,那么,广州商业的格局将会一个崭新的局面。

    从以上四方面看,广州商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还有相当大的潜力。

    2.广州未来商业布局及发展重点

    现代化大商都的建设牵涉以商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但作为研究报告,不可能涉及到它的每个方面,应突出重点。具体来说,广州要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应突出抓好五“大”点:即大商业带、大商业园区(包括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园区、零售业商圈、会展商业区等)、大商业集团、大商业设施(大型购物中心、展览中心等)、大环境(营商环境)。由于大商业园区、大商业设施在即将出台的《广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1-2010)》和《广州市商业局未来五年商业规划》都已有详细安排和体现,这里不再重复,这里重点突出大型商业带的建设问题。

    从广州较长的历史和未来看,广州现代化大商的格局都将主要由二纵三横五大商业带构成,横轴以珠江两岸商业带为主,纵轴以火车东站-珠江新城-海心沙往南商业带为中心。横轴的次级商业带分别为河北的环市路―天河路―中山大道商业带和河南的新港路商业带。由于广州城市的发展布局是东西走向,从西向东发展,因此,广州商业带的分布将主要呈西东走向。

    未来十年内,广州商业最活跃的地带仍然是环市路-中山大道商业带,其中,以天河城和天河正佳购物中心为核心的天河城商圈将是这一商业带的龙头。这一商圈不仅业种业态丰富,休闲娱乐业发达,商务资源庞大,而且人口流量和购买力仍在快速增长。目前这一商业带也是珠江三角的核心部分西起天河立交,东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广州同时也是珠江三角洲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带,目前这一带有著名的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城、广州电脑城、天河电脑城、南方电脑城、天河娱乐城、好又多、摩登百货、万佳、百佳等大中型商家,正在兴建的还有正佳购物中心、报业文化广场等一系列大型商业设施。此外,还有大量的高中档餐饮业吸引着巨大的人流。因此,作为未来十年广州现代化大商都的重点,就是将天河商圈打造成全广东最大的商业中心,并争取在这一商圈涌现三至五家的商业类上市公司。

    此外,广州为了树立现代化大商都的形象,应在未来五至十年通过多种形式建设二至三个类似于新广交会场馆那样规格的全国一流的超大型商业设施,作为广州商业形象的标志性工程。同时,对于已经建成的新广交会场馆,应该请国际一流的商业策划公司和包装推广公司进行整体策划和宣传推广,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商业功能和作用。

    总之,通过20年左右的建设,当南北两条商业带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广州商业在珠江两岸商业带的整合和提升下形成巨大的商业合力,形成名符其实的华南商都。

    十 打造国际商业大都市的五大具体措施

    发挥广州千年商都优势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关键,一方面在于从战略上突出广州商业在广州产业结构中的优势产业定位,强调广州商业体现广州城市个性、特色和形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重视提升政府对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市场和资本运作能力。

    1、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广州商业发展战略

    “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既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商业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从战略上明确商业与广州经济的关系以及它在广州产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充分注意千年商都的优势和潜在经济价值,因此,为了建立现代化大商都,有必要在市政府领导下成立新的权威组织机构,以协调各方面的运作。

    为了有利于商业的长期发展和健康成长,特提出如下战略定位和思路。战略设计的初步安排是:2008-2010年,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创造条件打基础;2010-2015年,在规模上迈上新台阶,形成大商都形象和城市品牌。第三阶段,2015年-2020,初步建成以带动和辐射广东全省的现代化商都,并形成区别于北京“政治文化之都”、上海“经济金融之都”的另一个城市形象“商贸购物之都”。

    在研究的过程中,应防止出现将这一战略性问题变成细节性的具体问题,即不应变为如何设计规划商业网点项目以及一般性商业的具体工作,应充分尊重本课题的主题价值。在考虑商业的发展前景时,必须从更长的时间的跨度和更高的层次来思考,至少要考虑未来20年广州商业发展的空间,而不要过于受现实左右和考虑过于短期的目标。因此,在指导思想应坚持以下三点:

    第一,坚持科学。商业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不能将发展工业或搞政治的思维方式来规划商业。因此,商业规划不仅受开发商、投资商和政府部门偏好所左右,不能简单地将开发商的投资计划(如建某购物中心或批发市场)和区县政府的本地计划(如建各类商业街)就直接变成整体的商业规划,这实际上会产生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作为大商都的商业规划应有自己的主线和灵魂,并以此指导整体计划的建立。

    第二,尊重现实和历史,但又要有所提升和超越。各类已建和在建的商业街、批发市场、购物中心,其决策和形成的背景不同,投资者和决策者所站的角度也不一样,因此,尽管它们是既成事实,但并不等于它们的布局和建设就科学。实际上,随着市场的变迁,会有一些过去辉煌的商业街和购物中心处于淘汰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造辉煌”。因此,对于各类已建、在建和即将兴建的商业街、批发市场、购物中心、展览中心、物流园区都有必要按照商都建设的长远目标从战略思路上清理一遍,并提出指导性方案。例如,把北京路与东京银座类比,显然更属于商业炒作,而不宜作为商业发展的规划和定位。

    第三,进入工业化中期后,随着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商贸流通业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主导一个城市的整体经济结构,因此,应该全面提升商业规划对其它规划的支配力。例如,商都建设规划固然既要尊重过去的其它规划,但却其它规划围绕它作出适当调整,包括物流规划、交通规划、国土规划、城建规划等,以使它们协调和发展。在这些规划中,商业发展规划应是中心。

    此外,广州在考虑自身的商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注意与香港的对接。在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只有香港与广州处于同一个重量级的商业城市,只不过,香港已经是一个现代化大商都,而广州正在成长中。随着香港与内地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密切,香港服务业将进一步大规模转移到内地,而广州作为华南中心的地位位置,具有承接香港服务业大转移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广州应从战略高度,象当初珠江三角洲迎接香港制造业转移一样,加大与其合作的力度,承接香港服务业转移和迎接全球采购业向广东的集中,从而为提升整个广州的商业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而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广州有必要组织专门的研究阶段重新探讨穗港商业发展战略问题。

    2、产业引导与发展次序

    广州建设现代化大商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重点,因此,为了节约资源,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商业发展规律,商业规划必须考虑依次序推进原则,而不是满天星式的到处撒网,低水平重复建设

    首先,广州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主轴是由西往东,广州商业的轴心也必然随之东移。因此,在广州西部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还在老城区投入过多的商业资源,试图以高投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显然,这在商业规律上是说不过去的。以南方大厦为节点,以北京路为轴心的广州西部商业在传统初级商业时代已经达到了极度繁荣,其成长空间已相对有限,尽管这里也有代表“千年商都”的若干历史资源,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在这里进行无限度地商业开发。因此,无论商业街的改造提升,还是从商业带的建设,在规划中都不应将重点放在这一区域。

    其次,目前以天河城为中心的天河路-中山大道商业带正逐步从西向东扩张,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但这一商业带的发展空间仍然相当大,因此,在进行商业规划时应尽快提出“指导性意见”,沿线,以有序地推进这一商业带的扩张。这一商业带的发展将直接代表着未来十年广州商业的发展方向和整体水平。

    再次,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广州应开始大力推进新港路商业带的开发建设,重点通过琵州会展中心和购物中心提升这一商业带的品质和辐射力。

    最后,2015年后,开始大力发展珠江两岸商业带,以此为轴心,提升其它商业带的整体扩张能力,进而把广州商业带入一个新境界。

    3、培育大品牌,提升市场运作能力

    一个现代化大商都的形成,必须会由一批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品牌组成。广州应全方位打造自己商都的品牌形象为了提升广州商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应重视形象宣传、市场包装和推广,提高市场运作能力。

    发挥商都优势和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一方面提升两个层次的市场运作能力。即是政府的市场运作能力,二是商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前者是指政府如何借助市场手段去整合产业资源和促进商业的健康成长;后者是指企业自身在做出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不断对外扩张,做大做强。

    政府在提升关于商贸流通业方面的市场运作能力主要突出以下三方面,一是就是根据商业的战略定位去塑造本城市的商业形象,借助各种手段宣传自己的商业品牌,打造和包装出一批知名的商业品牌,象广州的餐饮业(如广州酒家、新荔枝湾、绿茵阁等)、休闲业、批发业、展览业、商业街、商业服务业等一系列品牌都在全国已经具体一定的品牌基础,只要进行适当的宣传推广,一定打出一批象“小肥羊”、“谭渔头”这样的全国性知名餐饮品牌;二是营造一种繁荣繁华的商业气氛,设计和利用各种活动、节庆等途径打造出浓烈的营商氛围。广州在这方面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例如,广州著名的商业景点和市场在广州的路标上都没有标识,珠江游很旺但却无广告牌等,这些细小的方面实际上都可烘托出广州的商业气氛和城市个性,可我们很少去作;三是政府还可以通过信息支持、行政协调等途径提升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鼓励广州商业企业走出去参与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去各种市场条件下开展商业活动。目前,国内外的知名商业企业纷纷来广州扩张,反之,广州商家却很少走出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州商家的市场运作能力比较薄弱。

    4、加强资本运作,培育一批商业类上市公司

    在新经济时代,资本是整个经济的灵魂。广州商业为什么缺少超级大型企业?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善于资本运营,整个经营理念还停留在产品经营时代。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是各行业最优秀的代表,上市公司的多少也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城市形象和以及其在全国的行业地位。而且在日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一种产业或企业都必须依托于一定形式的资本运作才能获得真正快速巨大的发展。企业是否上市,并不仅只是“融资”这么简单,而是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系统改善。脱离资本运作纯粹地抓生产或抓商业都是传统旧思维的习惯作法,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必然会处于弱势。因此,为了加快广州现代化大商都的建设,政府和企业都有必要大力提升自身的资本运作能力。其基本目标就是挑选各行业的优秀企业上市,培育一批商业类上市公司,借助在在证券市场上市这一途径,系统改造和提升全市商业扩张的平台。

    资本运作就是强调以资本的长期增值为目标,以资本项目为经营单位,以兼并收购、市场整合、管理出售等为手段,通过资本的进入、整合、退出等操作方式来维持资本安全和获取资本收益。资本运作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经营模式和思维理念,它将管理、信息、人才等视为长期性资源,将产品、技术等视为创造价值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但任何产品和技术都有一定的市场寿命从而不具备长期价值,资本更关注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生存发展能力。在这种思维方式下,那些只知道卖产品而不知道如何将产品优势转化品牌优势从而获得较高的资本收益的企业,就不是一个好企业。

    广州在资本运作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注重将有一定品牌基础的行业龙头企业改造上市,对于已经上市的企业也不注意发挥其潜在的市场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任其在市场中默默无闻,浪费上市资源。全国有近100家商业类上市公司,象西单、王府井都已上市,但广州最近才有二家商业类上市公司,而且是在业内并不具备资本形象和影响力的一家。有“食在广州”的广州饮食业居然在资本市场上找不到影子。而上海南京路上就有联华超市、上海一百、时装服份等一批商业类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广州可借鉴上海的经验,通过资本包装推进企业上市然后通过一系列资产重组提高了本地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业绩水平,进而不断地改善和提升这些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和综合实力,让它们作为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成长。

    为此,广州将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一是组成专门力量研究广州商业的资本运作战略。明确将龙头企业培育与资本运作结合起来。二是五年时间内争取在餐饮业、会展业、娱乐休闲业、商业街、批发市场、物流业、连锁零售业等一系列商贸流通行业的企业中各选择一至二家培育上市,其中争取零售行业争取有三家以上的上市公司,进而形成一个相对庞大的上市公司群体,在全国资本市场上打出广州商业的形象;三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重组,将一些优质的商业资源注入到上市公司中,促使其不断做大做强。

    5、改善营商环境,留住和吸引国内外企业将总部设立广州,发展“总部经济”。

    广州固然具有千年商都优势,但要发挥这些优势则必须具备相应的营商环境,没有一定的环境保障,不仅难以跨国商业企业和国内、省内的大型商业将总部设在广州,而且原来已经进入广州的这些商家总部或总店也会留不住而转移到其它地方。目前,广州商业企业发展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尤其本土商业相对弱小,竞争力不强;现代化中高级批发市场和现代商业业态发展步履蹒跚,与营商环境不尽如人意不无关系。

    广州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政府对商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不到位。长期以来,我市商业工作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侧重于对市属国有商业企业管理,未能着眼于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一方面,对商贸业发展通盘考虑不够,对商业的投入也不足,扶持力度不够,商贸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呈分散、自发状态。另一方面,统筹协调不够,商业网点建设整体性、前瞻性不强,资源配置和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区域重复投资,竞争激烈,一些区域却缺少引导,鲜见投资。

    第二,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的项目、有的行为没有充分保护营商环境,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市有关部门考虑较多的是开发商利益,对商业企业的利益考虑较少,而不是象上海等城市在进行建设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改善和保护营商环境。例如,中山四路、五路及人民南路沿线经历上千年历史沉积发展起来的具有岭南风情人文景观特色的传统商业带,在拆迁中没有采取相应保护措施而被割裂,失去特色。人民路高架桥在一段时期内缓解了老城区交通阻塞的状况,但直接影响了以南方大厦为核心的传统长堤商业圈的营商氛围,即使是友谊商店这样的实力品牌商家也难以有所作为,知难而退。

    第三,交通设施与商业发展不配套,交通管制和商业流通不协调。我市交通运营和交通管制部门缺少为城市商业服务的指导思想,在工作中经常是出于本部门工作方便的考虑,而不是如何有利于繁荣城市商业与便民得民。上下九路步行街实行交通管制后,许多路段和地点不准停车,货车无法在便利地点卸货,商家不得不用人力小推车从一公里外的卸载地点搬运商品到商店。即便如此,有时还遭受执法部门以人力车无照为由罚款处理。站前路的白马、黑马服装城因装卸货不便,生意下滑,许多客商已转到东莞虎门易地经营。沙太路集结了广州众多的货运场,每天有成千上万南来北往的货车装卸配载货物。但禁止货车白天通行后,过去只需一天装卸的货物,现在需要三天才能完成,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企业成本,也阻滞了货物流通。长此以往,广州的集散功能将会减弱。

    第四,在整治城市环境过程中,有的不尊重商业规律。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弄巧成拙。如高第街的改造就属于一个典型案例。

    第五,一些部门过多地考虑本部门利益而轻视企业利益,例如,国有、外商、私营企业投资兴办货运站场,不管投资多大,管理多规范,不和主管部门合股都很难领到牌照合法经营。

    此外,政府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行政审批多,企业准入门槛高;二是办事不公开、不透明;三是行政执法不规范,随意性大,以罚代管,执法腐败现象禁而不止。企业税费负担重,企业营商成本高。与其他大城市相比,我市房租、地价、电价、运费等相对较高,各种税费、摊派、检测检验收费也多,企业负担重,经营成本较高,影响了我市营商环境,削弱了竞争力。

    为了真正将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商都,政府各部门应从战略高度对此加以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计划,树立商都意识,各部门都要为塑造广州商都形象和繁荣商业各尽其责,对于那些违背商业规律和阻碍广州大商都建设的部门计划和规章加以改进、完善甚至清除。从工商部门的名称登记、交警部门的交通管制到城建中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应考虑如何有利于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应让有关清楚地认识到,正是他们的行动使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并且使一些优势正逐步丧失。

    可以考虑,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广州连锁经营十多年的发展道路进行集体深刻反思,并结合上海的经验,要求这些部门都认识到大家的工作对广州整个商贸流通业的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因为连锁经营在我市的命运充分反映出我市整体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现代商业业态,如超市、连锁、特许经营等,在国内广州起步最早,第一次全国连锁业发展会议是在广州召开的,但目前发展的速度、规模落后于北京、上海,也落后于深圳。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沿用旧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现代商业,不适应现代商业业态的发展要求。如连锁业是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对其商品质量的检测,可在总部一次抽检完成,但有关部门习惯于旧的管理模式,依然逐一到各连锁店抽取商品样品检测,工作效率低下不说,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使企业不胜其烦。目前,连锁业是统一在总部所在地缴税,而分店当地收不到税,当地对连锁店的支持就会大打折扣。而且,连锁店之间的货物转移也视同买卖,需要纳税,这些显然不利于连锁业的发展。相反,上海为了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各部门通力协作,想各种办法为连锁企业排忧解难,从而使之获得快速发展。

      本文为文章节选,详细内容请见书《广州流通发展报告(2007-2008)》。

图书作者王先庆 主编
出版时间:2008-8版次:2008年 8月第 1版
I S B N:978-7-5097-0243-7/F・0090 页数:536
开  本:16印张:33.5
附赠光盘:否 字数:559千字
浏览人数    107装帧:平装
阅读人群:高校产业经济和流通物流等相关专业师生、地方发改委等地方政府决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