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8-05-04   浏览次数:3809


     广州拥有千年商都优势,有着发展现代化大商都、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优良的现实条件。好风凭借力,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下,面对新一轮流通业发展的黄金周期和高速成长阶段的来临,广州商贸流通业通过优化整合、强势扩张,通过自身潜在的优势,将在建设中国的“商业之都”中起到核心作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问题与原因

    广州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埠,早在秦汉时期,广州就是闻名于世的通商口岸,至今从未关闭过。“海上丝绸之路”也始于广州。传统的商业文化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环境,许多人世代经商,一代一代川流不息,观念开放,经商意识浓厚。广州许多民间民俗,饮早茶、吃宵夜、逛花街等,也创造了许多商机。广州营商氛围浓郁,商业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是国内许多城市无法与之比拟的。

    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体现在多方面,如地理位置优势、河岸商业发达优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所带来的商业文化优势、千年商业所积淀的商业品牌优势(如北京路、上下九等)等。这些优势的直接结果就是反映为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销售额、物流总量等商业质量指标,广州都处于全国第一位。广州实际上已经中国省会城市中最大的零售购物中心(因为北京、上海是直辖市)。

    然而,除了改革开放初期在“重商主义”的带动下广州商都优势一度被充分发挥并在全国处于最领先外,随着近十年来“工业主义”的冲击,广州商业的相对优势未能得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从而存在透现出一系列问题。

    1、广州商业的优势产业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的发展和原始积累过程实际上是从商业起步的,仍然,迄今为止,商业却一直没有作为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被选择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商业在广州产业结构中的战略地位被轻视了。即使在全国和其它省市自2001年开始大力发展流通业,并以此来带动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广州也仍然没有从战略上对此加以调整和改变。

    本课题中,“广州千年商都优势”虽然突出历史优势这一方面,但其实质上是为了借此提示、说明和强调广州在发展商业方面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和现实优势,而并不仅仅只是“千年商都优势”而谈历史优势这一点。

    广州没有充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现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广州至今没有出台自己的商业发展战略进而也没有明确商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是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商业城市,其商业类上市公司长期只有一家,前不久才新增加一家,而且在证券市场影响不大。上海、北京、大连、武汉、成都、长沙等城市都有多家商业类的上市公司;

    三是背靠珠江三角洲制造业中心这一得天独厚的巨大商业资源,却没有充分注意自己的分工和定位,没有看到为这种制造业服务所能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没有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并发展与之相关的商业服务业。有庞大的商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却没有很好地引导性利用,而是任其自然流动;

    四是广州拥有全国最早的娱乐机构、最大的民营影视制作机构、最大的广告公司、全国最大最早的展览会展机构以及“吃在广州”的巨大无形资产,然后这些优质的潜在商业资源却没有形成全国的知名品牌,没有得到有效的扶持和发展,对于这些优势产业长期以来任期自生自灭,无序竞争;

    五是全国很多城市都看到重全球采购中心的地位,广州却没有出台相关的文件和采取明确的行动。广州实际上比其它任何城市更有条件成为全球采购中心,因为拥有“广交会”这一特殊的城市品牌,这也是为什么家乐福选择广州而不是选择上海的原因。然而,对此,我们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借口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来掩盖政府对这一方面的“无所作为”。

    六是多年来政府未对纯粹的商业项目进行过财政投入,城市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商业发展的空间,尤其是五羊城、天河地区的开发,另外在交通规划等方面也没有充分考虑考虑商业元素;

    七是尽管广州实际上是中国的商都,但广州却缺少没有建立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的计划和行动,迄今为止也没有在中国或华南地区建成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标志性商业场所;

    八是广州本来可以成为广东人更好的休闲娱乐中心,但广州本地人和外地人却普遍认为广州却没有什么可玩的,大多都去东莞等广州周边地区。外地人到广州也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可去。广州很少挖掘这些有前景的商业题材和资源。

    九是未能明确看到广州商业生命力的真正来源即民营企业的力量所在。政府的“政策偏好”与“经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广州市政府将主要的精力长期放在抓国有商业企业,但这些企业却并没有在全国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广州民营商业十分活跃和有生命力,却没有相应的引导性对策和产业推进政策,促使这些企业做大做强。

    总之,本课题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从产业选择中的决策思维到资源配置等方面应充分重视商业在广州产业整体中的优势地位和发展潜力,而不是仅仅在于某些具体的措施或执行的单方面改进。

    2、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及影响

    广州商业的优势未能得到发挥,实际上是由于“工业主义”和“产值经济”形成的产业选择策略所致。在“产值经济”的影响下,广州目前选择的优势产业除了具有产值和税收效益外并没有一项在全国具有真正的优势,而真正具有优势的产业如商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会展业、广告业、传媒业、中介服务业、物流业、娱乐业等反而没有被作为优势产业去扶持和发展。

    广州至今都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商业品牌,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主要精力和政策重点的政策研究都是围绕着生产性企业来进行,政府主要在抓生产,很少抓市场,很少研究和制订全面系统的流通业促进政策。

    弱势产业被作为强势产业去发展,必然消耗过多的资源,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短期的收益可能换来的是长期的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滞后;优势产业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挥,容易丧失良好的机遇。总之,当上海正在研究如何将第二产业尽可能转移到市外甚至外省并打造商贸中心时,当全国各地纷纷扩张商业版图时,而广州沉醉于一种过于浓重的“工业强市”情结中不能自拨。本来广州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最强的商业王国”,却可能被掩没在无数商业群雄的竞争之中。如此下去,广州如果不对商业发展思路进行战略调整,不对优势进行巩固和及时提升,完全有丧失了一次借助流通链整合而领导全国流通业变革的大好时机,进而在下一轮产业竞争中变成二流的商业城市和二流的工业城市。

    例如,物流业作为商贸流通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虽然已认识到大力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并正在加紧规划,但广州多年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大规模投入,固然与物流不可分,然而却并非站在发展物流业的角度来运作和规划的,而是基于交通运输和城市基础建设本身来考虑的。广州在推进这些事业的发展时,并未在政策体系上将它提升为大力发展物流业这一新兴产业的高度来进行,也不是从广州产业结构演变的必然趋势中去作出的选择。可以说,尽管我们在大力发展物流业,但从产业战略上仍然存在诸多模糊的认识。

    总之,无论从广州在全国及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定位,还是从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条件来看,广州都应该将商业作为优势产业去发挥。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千年珠江比百年浦江具有更大的商业魅力和增长潜力,然而却缺少足够的关注和赏视。最典型的一个证明就是广州将自己定位于山水之都、文化之都,但却没有提到自己最具城市特色和个性的一面,即“商业之都”。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