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印州:广东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分析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7-12-17   浏览次数:3136

     流通是指将商品透过渠道传送至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随之会发生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转移。从商品与服务的交换形态分析,商贸流通产业涉及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电子商务等四大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从业种上分析,它包括综合百货、五金交电、服装鞋帽、日用杂品、家用设备、装潢建材、通讯电脑、医疗保健、餐馆娱乐、文化体育以及其他服务等。本文将商贸流通产业界定为所有在流通市场通过零售、批发、电子商务与物流等方式进行商品或服务交换与转移的活动,它扮演着连结生产与消费、城镇与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广东省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环境分析
      2004年12月11日后,外国资本已不受地域、数量、规模、业态、股权和资本构成比例的限制,完全按WTO条款进入中国流通领域,享受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瞄准这机遇,多数具有长远战略目标、具有雄厚资本实力、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具有综合信息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通过进行认真、深入、细致、周全的市场可行性研究后,已纷纷进入广东商贸流通市场。目前 ,外资零售企业新的竞争态势是开始从零售业终端向整个零售业供应链扩张,通过建立采购中心,发展物流配送,加强在仓储、加工等方面的投入,采用控股、并购或整体收购的方式,由单点扩张向资本运营转变,市场拓展空间从中心城市向珠江三角洲以及省内二、三级城市转移,从而由零售领域向整个流通领域延伸和扩张。
      种种迹象表明,无论以本土商业为代表的企业,还是如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百安居、吉之岛、麦德龙等外资零售企业,正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拓展经营点、增加分店等方式,加快在粤的扩张步伐,意在提高在广东流通业的竞争地位(见表1)。

表1  部分外资零售企业驻粤数
外资店      05中国零售百强排名         全国            广东
  沃尔玛           第22名                     66               14
  家乐福            第9名                      81               12
易初莲花         第20名                     75               11
  麦德龙           第28名                     30                 3
  百安居           第38名                     54                 9

注:排名来自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门店数据来自企业官方网站(11月份)

      据广东统计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批发零售业合同利用外资6亿美元,增长170%。外地国内商业企业,如国美、华联、苏宁等也纷纷进军广东流通业,加剧了广东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局面。这使得广东的一些知名品牌连锁店如华润万家、新一佳、人人乐、铜锣湾、海王星辰、真功夫等本土商业零售企业也加快在省内发展,并正向全国,特别是在内地城市扩张。

      据2005年中国百强零售企业销售规模资料表明,上海百联在2005年销售额达720.7亿元,比广东27家龙头商贸流通企业的销售总额还多;截止2004年,全国目前共有98个流通企业上市,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商业和物资企业有20多个,而广东商业企业只有2家上市公司和4个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商业企业。这说明,广东商业企业的规模与广东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与全国同行的佼佼者存在较大差距。
    
      综观商贸流通业的几大模块。关于零售业,全球知名外资流通企业已纷至沓来,在各级城市市区陆续建立大型百货店、连锁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逐步地完善零售业态,加快了零售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关于批发业,随着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和具有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迅速发展,在形成产业集群的同时,广东省批发业的集散功能加快了工农业产品的有效分散,增加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地位。关于物流业,物流业从原先小、散、乱向集中化、规模化、规范化逐渐转变,物流服务逐渐精细化、专业化、技术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物流管理成本占GDP的比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物流运作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在电子商务方面,由于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大地提升了流通业信息化的现代经营水平。

二、广东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态势
(一)商贸流通产业总量快速增长
      “十五”期间,广东省已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商贸流通业整体上保持健康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集中度加强。全省2001年GDP为10647.71亿元,2005年GDP为21701.28亿元,比2004年增长12.5%,年均增长2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对拉动广东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1990-2005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析图可知,广东省1990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667.4亿元,而2005年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7882.64亿元,占广东GDP的比重升至36.3%,占全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的11.7%;(见图1)在全国的所有省市中,广东省全社会零售总额继续保持龙头地位,其中,广州、深圳等地已成为全国商贸运行的中心。

图1 1990-2005年广东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图

      “十五”期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迅速,平均增长率为14.9%;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9.4%,增速十分可观。预计“十一五”期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保持15%的增长速度,至2006年这一指标将达到9100亿元,至2010年将达到1.6万亿元,详见图2所示。

图2 2001-2005年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较分析及未来预测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信息网
      广东省社会消费品市场规模巨大,城市消费还是占主导地位,并保持着快速上升的势头。对“十五”期间有关指标的观察,农村消费品市场主体规模虽小,但朝着多样化发展,基础设施少,实力薄弱,可挖掘的市场容量空间很大,总体上,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差距缩小。
      2005年,广东省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950.62亿元,增长14.9%;县以下零售额1932.01亿元,增长15.5%。表2为2005年广东省城市与农村物价指数变动情况的对比分析,从中可知,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2.3点,说明流通市场中商品物价水平略现上扬,相对而言,农村的增幅也略高于城市;消费品价格指数提升2.4点是比较正常的,而农村消费市场的价格增幅稍大。以上情况都反应出农村消费品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较大,可挖掘潜力巨大。

表2  2005年广东省城镇价格指数对比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消费品价格指数
全省            102.3                        102.4
城市            102                          102.3
农村            102.7                       102.8

数据来源:广东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以上年1-12月价格为100)

(二)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    
      广东省流通业已进入一个重要转型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流通业的快速增长改变着整个经济的比例结构,2005年,全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9579.44亿元,比2004年增长10.8%,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13.7%,居全国各省市第六。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发展与迅速发展的制造业相比明显滞后,从1990年到2005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36.8%上升为44.1%。从图3和图4的反应三大产业结构变动情况,2005年全省三大产业结构为6.33:49.52:44.14,其中,第一产业下降了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幅比上年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比上年大幅度地增加了7.3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信息网
      从表3――广东省第三产业结构变动情况而知,自1980年以来批零贸易、餐饮业呈缩小趋势,而服务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另从表4所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由“九五”时期的34.3%下降“十五”时期的到26.3%,而服务业对整个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出一直增长的趋势,由“八五”期间的22.4%上升至“十五”期间的40.8%。

表3  广东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 
年份      第三产业      批零贸易餐饮业的比例    服务业的比例
1978年          100              44.1                         19.4
1980年          100                 46                         19.8
1985年          100              45.5                          23.4
1990年           100              27.4                             32
1995年           100              29.9                          28.9
2000年           100              28.8                          28.9
2005年           100                 27                          35.3


表4  广东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贡献率(%) 
 年份          批零贸易餐饮业        服务业
1981-1985年                35.6        35.5
1986-1990年                 -3.5         38.2
1991-1995年                 30.7        22.4
1996-2000年                 34.3          24
2001-2005年                 26.3        40.8

表3、表4资源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三)流通业内部结构不断完善
      分行业看, 2005年广东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575.34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4%,拉动零售额增长12.5个百分点。从类别上看,广东全省限额以上企业批零售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基数较大,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比较,尤其在石油及制品类相差较大。2005年广东省126家重点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226.25亿元,增长15.5%,实现利润总额64.36亿元(详见表5)。

表5 2005年限额以上企业批零额增长率对比
   类别                                 广  东                全  国
石油及制品类             19.7%(512.18亿元)    34.4%
汽车类                      19.0%(467.32亿元)    16.6%
食品饮料烟酒类            5.8%(282.39亿元)    13.6%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3.1%(162.48亿元)    19.6%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12.3%(158.54亿元)    14.8%
日用品类                       7.0%(86.80亿元)    11.9%

数据来源:2005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华社

1.零售业
      2005年广东省零售业规模持续增长,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但少数连锁零售巨头控制整个零售业中的大量份额。另外,新型零售业态获得市场的热捧,业种结构不断丰富;不少零售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经营理念获得创新,趋向于复合经营、主题化经营。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按商品销售额拟定的“2005年中国零售企业百强排名”的情况得知,广东省本土零售企业占据13席。
2.批发业
      随着商贸流通业规模的扩大、速度的加快以及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联结生产企业和销售终端、消费者的批发市场,作为大宗商品的集散地和购销的重要渠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显重要。广东省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城市如深圳、广州、佛山等得益于改革开放先行优势、中心城市优势和区位优势,农副产品、水果、服装、皮革皮具、汽车汽配、建材、金属物资等一批批发市场迅速发展,形成了种类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健全的批发市场体系。事实上,批发市场由于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和集散辐射功能,对广东省的商贸和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与带动作用。
      广东省批发业总体上向规模化、专业化的趋势发展,交易市场十分活跃。但与零售业相比,批发业的经营形态创新度不够,传统的对手买卖贸易行为较多。从统计数据可知,广东全省2005年末拥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282家,实现成交额194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聚集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深圳、广州、佛山等地有219个,约占78%;而东西两翼共57个,约占20%;粤北等山区城市仅6个,约占2%。批发市场的区域分布不平衡,见图5。

3.连锁经营比率提高
      广东省在连锁经营方面,发展势头迅猛,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处于全国前列,但增幅开始减缓。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资料所知,2005年广东省连锁经营销售总额1635.8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1%,增速比社会销售品总额快11.1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居全国各省市的前列。截止到2005年年末,广东省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门店数11076个、营业面积1640.5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9.2%和10.1%;全年实现零售额1312.68亿元,增长31.4%。广东省连锁经营企业也迅速成长,据中国连锁百强企业排名显示,广东零售企业有11家列入,比上年增多4家,入选企业销售额811.82亿元,占百强总额的11.5%,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但仅有3家企业挤身30强,分别是华润万家(4)、深圳新一佳(17)、人人乐(29),与流通大省的头衔实不相称,这也与“十一五”规划目标――10家流通企业进入全国流通行业100强行列相差甚远。
      从经营效率分析,广东省与全国的连锁经营总体情况相比,差距还较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91%,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1.32%,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2.22%。另外,从连锁率来看,广东省连锁经营率相对较高,其中,深圳、广州的连锁率分别为47%和27%,分别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第一、六位。而根据广东流通产业的“十五”期间发展趋势,预计2006年末,连锁率将达到15%,2010年估计能达到30%左右,连锁经营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局)

4.物流业
      “十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自2001年的194513亿元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经过连续4年加速增长,到2005年为4.8万亿元,共实现物流总额158.7万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虽然物流业的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增长,但物流效率却未见明显提高。就物流成本而言,一直高居不下,2001年物流费用为2万亿元,2005年为3.38万亿元,总体上基本稳定在21.1-21.5%左右。据比较统计分析,我国2005年物流费用占GDP的18.6%,比发达国家的9.5-10%高出1倍左右。
      广东省物流业总体上仍处于规范化、专业化进程中。物流企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众多物流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经营阶段,物流服务限于初级的仓储与运输功能上,规模明显偏小、经营方式粗放低效,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多数还不具备现代物流企业能提供网络设计和货物贸易、转运、存储、托管、加工、包装、装卸和配送以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全过程服务的功能,与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共同化、现代化的要求相去甚远,已成为制约广东省制造业的发展重要瓶颈之一。

5.电子商务
      “十五”期间,广东商贸流通业增加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财力、人力等投入,重点批发零售企业、大型物流企业都力争构建企业信息系统,努力实现网上操作、网上交易,不仅提高了商贸流通业的经营效率,而且也拓宽了市场交易的渠道,对提高商品销售总额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抽样调查,2002年,全国62.7%的零售企业建成了局域网;38.8%的零售企业在网上公布商品信息;17.9%的零售企业提供网上购物方式;只有3%的零售企业实施了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广东省的电子商务与北京、上海并列为全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的三大地区。其中,2005年广州电子商务交易额652亿元,增幅超过40%。如今,广东省加大电子商务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目标至2010年,近80%限额以上大中型流通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网站,50%以上的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开展网上采购、销售、支付、结算等业务,网上交易额要占社会商品零售额15%以上。


三、广东省商贸流通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一)广东商贸流通产业的总体发展特征
      广东商贸流通产业的总体发展将显示以下特征:
      商业禀赋要素价值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引入高素质的商业人才与客流,也离不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商贸流通组织将不断趋于集中化,这将促使商贸流通业的要素禀赋得以进化,并引导商贸流通企业逐渐着手进行品牌价值、商誉等到无形资产要素的管理。这不仅关系到商贸流通业经营层次的提升,还有利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商贸流通业体系将由新兴行业主导。商贸流通业内新兴行业层出不穷,其高附加值的经济效益也将促进其得到高度关注与投资。广东省商贸流通业将寻找更多的新兴行业,并围绕新兴行业形成系统的、链状式的商贸流通业体系。
      商贸流通业资本市场继续多元化。国内商贸流通业资本市场结构单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局面会得到更大的改善。随着我国零售业对外资投入的全球开放,参股、控股、兼并、并购、托管等资本运营形式不断出现,广东省商贸流通业资本主体的性质将更具多样性,其资本结构进一步趋向多元化。
      商业网点规划引导城市商业发展。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能够从整体上合理地分配城市的商业资源,科学有效地布局商业中心、专业市场、物流基地(中心)。广东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将严格按照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进一步地迈向规范化、系统化。
       中心城市商贸网点地铁线网化。地铁延伸了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区域边界,方便、快捷的地铁交通有助于形成或提升区域商业中心的商业价值。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理应紧跟城市地铁线网与地铁商业的规划思路,这样,势必有效地推进地铁商业的发展。富有创意和具有主题的地铁商业,又进而推动城市中心与郊区、城市地面与地下商业的整体、有序和平衡的发展。
      商贸流通企业的区域集群发展。城市商业已形成大品牌流通企业主导的商业格局,如购物中心等大型复合式商业地产不仅能提升城市商业中心的功能地位,而且有利于数以千万家的小型商业企业的生存。广东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已显示出以购物中心为标志的城市集群发展趋势,它的集聚效应将被深度挖掘。
      农村流通市场出现强化态势。广东省将着重加强建设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市场体系,加强规范商品市场秩序,加强农村大型综合商业物业的建设投入,引导农村商贸流通业的集聚化、中心化。这样,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与两翼以及北部的区域性消费差距势必缩小,同样也会缩小城市与农村商贸流通业经营水平的差距。
      电子商务整合趋势加快。电子商务是商贸流通业实现传统交易模式向信息化商业交易模式的转变,广东省商贸流通业企业将投入信息化系统建设,增设商贸操作平台,多方位地快速整合商贸流通业的市场信息,提高商贸流通业的市场运作效率。

(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广东省零售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零售业
      零售业态更趋多样化并逐步走向规范化,新型零售业态进一步得以创新,多种业态混合经营现象将增长。企业规模普遍扩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商品流通领域的国有资产继续重组,民营资本持续向这一领域转移,同时外资会加快进入零售业领域。粤北、粤东、粤西等后发地区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商业企业自有化品牌商品的比重加大。
2.批发业
      商品交易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将逐步走上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有力推动着广东省商品流通业的发展。随着商品市场体系的完善,商品批发领域批发环节过于分散,进货渠道不稳定,经营行为不规范等现象将得以改善。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批发企业逐步纳入供应链体系之中,批发企业成为供应链的重要成员。以大型批发商为主导的批发业,通过规模化、园区化、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3.物流业
      广东经济运行中物流成本的节约还有很大缩减的空间。广州南沙港、深圳盐田港等港口物流已成为广东省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将有更大的新进展。已成为广东省最具潜力朝阳产业的物流业,将进一步改变现有的物流网络,形成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功能性、专业性等需求的物流中心,尽可能地利用物流交通网络的有利前提条件,形成海、陆、空等多方联运,做到快捷性的有效衔接,构建成集仓储、加工、配送、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根据广东省物流业的发展势头,在未来的10到20年里,物流的增长空间将非常广阔,预计至2010年广东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降至13%,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达22%左右。
4.电子商务
      广东商贸流通企业实现信息化后,将进入以信息流全程优化物流、资金流,高效整合现有电子商务资源和进行内外部业务流程再造的新阶段,以改善流通节奏慢,商品周转率低,流通成本高,市场信息不对称,运转效率低等制约流通业发展的问题。逐步形成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集成的商品流通经营模式,使流通业进一步发挥促进产业链的提升与壮大。见图6。

      从发展趋势来看,商贸流通业将加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构建,增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鉴于电子商务交易存在的市场信用风险、税收遗漏等问题,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条例将制定出台,通过提高监督力度,使得电子商务市场行为的可信度、透明度增加。

作者简介:
1、徐印州,教授,广东商学院副院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学长;
2、蒋米仁,硕士,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