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陈义国,陈甬军:学习笔记|从广交会看中国外贸复苏态势
发布人:赵菁  发布时间:2023-05-08   浏览次数:10

第133届广交会线下展于5月5日在广州圆满落幕,线下参展企业数量达3.5万家,累计进馆超290万人次,现场出口成交216.9亿美元,同期线上出口成交34.2亿美元。广交会取得的成绩延续巩固了一季度外贸企稳回升的态势,展现了中国外贸的无限潜力。

规模与效益向好的同时,本次广交会也展现了中国外贸的一些新特点。一是“一带一路”、RCEP发展中国家正成为我国外贸新主体。本次广交会上,进口展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达到370个,占73%。外贸新主体彰显了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调整外贸结构的成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截至今年2月中旬,中国已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今年一季度的外贸数据显示,东盟已经超越欧美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且增速远超欧美。

二是机电类产品正成为我国外贸新动能。本次广交会新增设的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展区,因为质量好和性价比高,吸引到大批“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洽谈和现场采购。外贸产品结构的变化成为中国外贸提质升级的生动注脚,也成为了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一季度,“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合计出口2646.9亿元,增长66.9%,同比增量超过1000亿元,拉动我国货物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增速在“新三样”中最快,一季度出口额同比增长122.3%至647.5亿元,占我国汽车整车出口的比重提升至43.9%。

三是新增国内采购商参会。本次广交会报名阶段,就有京东集团、苏宁易购、华润万家、永辉超市、雨果跨境、希音国际、飞利浦家电(中国)、三星贸易(上海)、美国威特摩尔深圳代表处等近百家国内零售百强、知名跨境电商、外资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大采购商确认参会。展会期间,共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8家企业在12个专业展区参展。境内采购商的参展,则展示了国内大循环动能的增强和释放。

外贸的向好趋势,展示了我国前一阶段“稳规模调结构”外贸措施的成果。与此同时,广交会上出现的一些变化也反映了外贸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欧美等发达国家采购商的参会人数依然没有恢复;“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出口恢复不够;由于关税原因,部分国家从成品采购转向半成品采购;一些国家从商品采购转向生产性设备采购等。

如何把握外贸企稳回升的契机,充分发挥外贸潜力,推动外贸全面复苏,将是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抓手。我们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

一是深化对外贸区域结构调整的认识。受制于国际贸易摩擦和欧美经济走弱,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状况短期内难以大幅改善。借助于“一带一路”这个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贸易潜力巨大。认识外贸区域结构的变化,并积极求变应变,将有助于政企两方面精准发力,稳定外贸规模。

二是突出宣传推介,提升国际影响。统筹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国内展会的举办,突出各自特点,以国内重点产业集群、品牌企业及新品推介为抓手,分享行业、市场和贸易服务信息,传播中国对外开放的信心,加强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市场开拓。聚焦“一带一路”、RCEP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同时,继续深挖法国、德国、西班牙、新西兰、新加坡等国际市场,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紧抓“新三样”出口增长的同时,抓紧“老三样”的提质增效,充分发挥传统产业解决就业的功能。紧抓产品出口的同时,推动“产品+服务”、“产品+技术”等新贸易方式的发展,推动中国外贸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总之,中国外贸正在企稳回升,展现了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广交会圆满落幕传递的信心更是比黄金更重要,外贸潜力必将逐步释放,拉动经济持续恢复,实现经济高质量稳定增长。

【本文作者:陈义国,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陈甬军,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21世纪经济报道于2023年05月06日报道链接: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30506/herald/f48f03b1cca49ef327c302b55fb706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