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广州中大布匹市场转型升级的新思路与新模式(广东经济)
发布人:王先庆  发布时间:2018-12-14   浏览次数:251

  中大布匹市场是广州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广州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一方面,它在没有任何政府扶持和资本投入的情况下,短期二十余年间,居然发展成为总面积超过1000多万平方米的超级市场集群,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辅料市场;另一方面,自它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育成长之初开始,就一直被整治和压抑,但它却顽强地生长着,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能力。这背后,究竟有哪些深层次的谜底?为什么会出现这问题?是不是在思路和模式上需要反思?

  如何看待中大布匹市场

  中大布匹市场不是一个单一的专业批发市场,而是由50余个市场组成的市场集群,因此也叫中大布匹商圈。它位于海珠区中山大学正门的新港西路南侧,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目前,市场内拥有商户2万余户,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主要经营各种面料、辅料、家居装饰用品等商品,品类超过10万种。同时,以市场为中心,形成了3万多家大大小小的制衣厂、作坊、店铺在内的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无论是经营面积、从业人员、日客流量,还是经营品种、交易规模以及影响力,它都是全球最大且独一无二的纺织服装辅料市场。

  中大布匹市场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发育成长,并在不知不觉间就崛起成了“参天大树”?实际上,它是市场、产业、资本等多重力量和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至少有三个基本判断。

  (一)它是珠三角工业化道路的产物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工业化是从纺织服装工业起步的,但“三来一补,前店后厂”模式决定着这些服装工厂的“前店”是在香港,而“后厂”是在珠三角地区。那么,近3万家服装工厂的原辅材料有哪些来?在哪里集散?其实,最初是佛山西樵,但最后市场选择的结果,还是最终聚集到了广州。因为它实际上是珠三角纺织服装工厂的供应链枢纽,80%以上的服装工厂都与它有着密切的产业联系。可以说,珠三角服装工业离不开它。

  (二)它是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城市符号之一

  自古以来,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生命力就在于专业批发市场强大的全球商品集散能力。广州最繁荣、人气最旺的地方,都是这些市场集聚区。广州之所以能成为国际商贸中心,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它适合商品交易市场的存在和发展。目前 ,广州仍然有700余家专业批发市场,是全球专业批发市场最多的城市,更是商户数、就业人员、商品种类最多的城市。其中,服装、皮革、鞋类、茶叶、玩具、文具等十多个市场集群,都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一定的市场定价权。在这些市场中,中大布匹市场的聚集力、影响力最大,它不仅是广州130多个服装市场的连接枢纽,也是影响服饰、鞋类、皮革、玩具等70多个上下游市场和产业的枢纽,因此,它是广州国际商贸中心最集中的体现,也是广州国际商贸中心最有特色的一个标志和符号之一。

  (三)它是广州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龙头之一

  除外资品牌外,目前广州在全国及全球最具产业竞争优势的就是具有本土化的丰富、完善、强大的纺织服装产业链。除中大布匹市场外,还有荔湾区的十三行和站西路、越秀区的流花和桂花岗、天河区的沙河和东圃、白云区的石井和机场路、增城区的新塘、番禺的市桥和南村等六大服装商圈,共有130余个大大小小的服装专业批发市场,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年交易额超过万亿元,是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最大的服装货源地,是最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类商品集散中心,全国150多个国家有产业联系。而这些服装市场之所以能广州集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大布匹市场的存在,它成为连接服装产业上下游的纽带,形成了强大的资源聚集能力和市场要素配置能力。

  中大布匹市场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近十年来,从国家部委到省市政府,从行业协会到科研机构,从投资机构到新闻媒体,各界都对中大布匹市场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观念,但总体而言,大多是被表象所迷惑,雾里看花。

  表面上看,中大布匹市场存在着交通拥堵、消防隐患、商住混乱、配套不全、乱搭乱建、仓容不足、物流落后、产权复杂、经营无序、税收流失、利益纠纷、人口太密、治安紧张、环境欠佳、监管太难等十五大难题。而且,不容否认,这些问题都客观存在,有的还十分严重。其中,部分难题经过近三年的大力整治,整体状况大有好转,但部分难题却根深蒂固,很难改变,甚至无从下手。

  然而,为何下大力气治理却效果不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根源何在?是“病因”诊断偏差还是“药方”不到位?是必然现象还是另有玄机?为了真正从源头解决问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和寻找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战略缺失:长期的认识偏差和市场误判,导致其战略功能与战略格局不匹配。

  中大布匹市场为什么产生?它存在的意义何在?它在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它与广州城市发展有什么关系?它的未来到底如何?对于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些年一直缺少系统研究,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偏差。同时,中大布匹市场对广州以及华南的服装产业到底有大贡献?它的产业链、价值链构成到底如何?它在全国乃至全球服装产业中的影响力到底多大?等等,对于这些关键性问题,我们缺少客观科学的判断。正因为如此,导致长期以来,中大布匹市场的发展一直处于战略盲区,缺少战略指引,其结果,就是如此一个庞大的市场集群如同野草般生长,尽管规模大、影响力大、产业联系大,但格局却不大、分散布局,没有真正将它与广州的城市产业战略、城市定位等战略问题形成联动关系,也没有使之融入到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等大战略中去,更没有从全球性服装贸易枢纽型功能等战略高度去打造,从而导致其功能与布局不匹配。

  (二)规划缺失:长期的产业歧视和产业轻视,导致产业规模与产业地位不匹配。

  中大布匹市场之所以长期处于无序扩张状态,规划缺失是主要原因,这也是战略缺失的必然结果。由于认识偏差和市场误判,因此,这些年,一直只想着如何治理这个市场,甚至想着如何完全搬迁、关闭,而没有想过如何让发展得更好。这样,从战略发展到市场布局,各个层次的规划都缺失,甚至城市、产业等相关规划,其结果就是长期的产业歧视和轻视,使之在压抑中“悄悄地”生长,正常地产业联系被扭曲、正常的品牌推广被抑制,更缺少战略性地资本、技术等高层次产业要素引入。这么大一个市场集群,居然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更没有得到高层次的品牌推广和宣传。规模大,却地位低,进而也直接影响了其贡献力和推动力的提升,产业体系也十分不健全。

  (三)机制缺失:长期的利益冲突和分配矛盾,导致利益格局与资源占用不匹配。

  中大布匹市场一直不缺资源的投入,因为市场需求大,生命力强。这也是为什么民营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的原因。但中大布匹市场如何运行?体制机制上一直缺少顶层设计。比如,市政府、区政府、镇街政府如何参与到市场的运行体系中去?不同的利益主体如何实现投入与收效均衡?政府的资本性收益和服务性收益如何实现?税收如何保障?各个环节的税收流失如何解决?对于那些靠炒铺、出租物业赚取巨额投机收益的市场主体如何平衡其收益?政府在公共资源投入后的补偿如何实现?如何使市场扩张过程中的利益格局与资源占用均衡?如何发挥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如何通过利益关系真正实现资源整合共同将其做大做强?总之,中大布匹市场一直没有从根源上去设计长效机制。

  (四)治理缺失:长期的监管缺位与监管错位,导致监管策略与监管能力不匹配。

  中大布匹市场一直都在推进转型升级,市区镇三级政府都有参与治理,也成立了商会,但总体而言,基于战略、规划、机制三者的缺失,其治理也实际上处于缺失状态,顶多也只是基于整治消防环境、清理“五类车”等问题导向的治理,而不是基于发展导向的治理。这是两种不同的导向。由于导向上的差异,效果也就不同。问题导向的治理过程,必然有一部分利益主体受损失,出现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从而导致抵制或变相不作为。发展导向的治理过程,则是基于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的长期发展,甚至会出现一种对市场缺陷的自动纠错。从效果看,过去的治理虽然局限有限,但却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反思过去的治理逻辑和立场角度,从治理对象、治理内容上进行适度调整,从而使监管到位而不错位,并不断提升监管能力。

  上述四大问题其实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而才形成今天这种局面。

  中大布匹市场到底向何处去

  广州不同于北京、上海等其他国际中心城市的定位,它是国家唯一定位的最高层次的代表中国高度的国际商贸中心。显然,国际商贸中心离不开强大的贸易能力和市场的繁荣。那么,中大布匹市场在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充当什么角色?其前途命运如何?未来何在?将向何处去?

  这些问题的答案,要从珠三角工业化进程的未来走向、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城市定位以及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支撑等角度去谋划,寻找它的出路。如果仅仅只是从一个城市片区的治安环境优化,或者局部利益去考虑,那么,广州完全有可能丧失这个极其珍贵的战略优势资源,错失将它作为广州城市转型“引爆点”的战略机会。

  (一)基本思路

  从全面梳理广州本土产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出发,以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为导,客观科学地分析中大布匹市场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结合当前的形势和实际,制定出与其市场规模、产业地位、市场贡献等指标相匹配的发展战略,借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真正将它打造成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全球时尚中心、国际采购中心、商旅文融合发展的核心区,使之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纺织服装面料辅料产业及市场的创新中心、集散中心、展示中心、设计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不断整合资源和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其品牌价值和市场空间,并使之与广交会等共同形成更为完整的商贸产业链,广州商贸流通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的特殊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四个走在前列”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基本模式

  借鉴国内杭州等城市的成功有效经验以及天河路商圈管理委员会的发展治理模式,将中大布匹市场(全球时尚中心核心区)与天河路商圈(全球消费中心核心区)、琶州会展新城(全球会展中心核心区)一起打造成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三张名片,促进中大布匹市场与中大创新谷的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市场、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重新配置,重构其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体系,并通过构建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长效治理机制,逐步分离其产业配套、初级加工、物流仓库等功能,尊重广州市情和市场规律,调整整治疏导方式,进而使之成为有序经营、持续繁荣、贡献巨大的现代市场集聚区,使政府、企业、个人、城市都能从中得到财富机会,都能从中分享成果和利益,并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新标杆。

  (三)具体对策

  与新思路、新模式相对应,中大布匹市场转型升级的具体对策主要有五个方面。

  1.重新确认它的功能定位,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无论是发展角度,还是治理角度,中大布匹市场缺少战略和规划指引的状态应该结束。要真正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中大布匹市场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从而避免做出不当的决策,“贻误战机”,耽误了其打造广州全球时尚中心的战略机遇,影响到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误导了市场形象和公众认知。从现状看,如果再一味地片面强调整治,它将不仅失去影响到整个华南服装上下游产业,而且将会导致大量市场资源的进一步加速流失。实际上,这些客户正加速向湖南株洲、武汉汉正街、郑州火车站、浙江杭州等地流失。全球60多亿人口的服装问题,是一个永恒的市场,既然历史选择了广州有可能占据这个产业链的核心,为什么不珍惜?从丝绸之路到历史上的十三行,核心就是穿。广州有10多万多外国商人,他们主要是服装服饰贸易商。韩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他们都特别重视与广州的合作。广州必须珍视这一来之不易的自信,从通过城市、产业、市场规划去推动其发展。

  2.强化其服务于全国服装产业贸易枢纽支撑功能,重构商贸产业链。以打造广州全球时尚中心的发布地为战略目标,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重构中大布匹市场的产业链体系。一方面,将不适合在中心城市存续发展的初级加工、仓储物流、部分交易以及原来依附于中大布匹市场的近5000家服装加工厂及配套企业等迁移到番禺化龙等地,借助其周边原来的服装产业基础,重新进行市场资源配置,打造纺织服装特色小镇,优化和拓展广州的整个纺织商贸产业链体系。此外,重新梳理它与广东3万服装工厂及10多个服装专业镇的产业联系,加强创意设计、材料研发、品牌推广、时尚发布等体系的打造,进一步提升产业空间和影响力。

  3.形成全球时尚中心发布地,提升商贸价值链。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全球时尚中心正加速向中国转移,因为时尚离不开设计和制造。“全球服装看中国,中国服装看广东,广东服装看广州”,这是业界流行语。广州与华南其他的服装工厂,已经形成了新的“前店后厂”关系,因此,广州正逐步成为事实上的全国服装时尚发布中心,成为服装展会最多、发布次数最多的城市。有超过2万多服装设计师分布在市场和企业。在广州,有3万家以上服装电商,活跃在各服装商圈,就是明证。全国各地的游客到广州消费购物,其实主要就是买服装。因此,广州具有打造全球服装时尚中心的优良土壤,天时地利,而中大布匹市场条件最适宜。而且时尚产业链的打造,必将大大提升服装及布匹市场的价值链水平,也为商业、旅游、文化、艺术等融合提供了好的基础。

  4.加速商贸与物流分离,重构贸易供应链。中大布匹市场过去一直存在的大难题,就是传统“三现”交易导致的商流与物流混杂在一起,导致了一系列的其他问题,这也是治安等乱象的根源。但是,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由于交通、通讯、模式等因素制约,导致中大布匹商圈的物流功能很难分离,条件不成熟。然后,随着番禺等区交通条件的大改善,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已经完全具备了商流与物流分离的条件。从目前的区位条件变化看,番禺东部区域最具有打造服装供应链的条件。一方面,中国最大的服装供应链企业就是香港利丰集团的华南总部就在附近,另一方面,珠三角的10多个服装产业链集群都在其周边50公里范围内,同时与广州中心城区的连接通道已经完全建立,因此,完全有条件形成的服装供应链枢纽体系。现在缺的就是规划和政策,只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这一项工作就可以有序推进,并取得成效。当然,关键是要有好的模式,能让各方配合支持并积极参与。

  5.优化整合资源,重构生态链。目前的中大布匹市场虽然体量巨大,但却“体弱多病”,因此,优化整合,重构生态链,进一步提升生命力,是当务之急。广州的服装市场生态链一直在全国得天得厚。广州人口最密集、最繁荣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纺织服装市场及周边区域。正是由于这些市场的繁荣发展,带动旅游、培训教育、艺术设计、酒店餐饮、商业零售、国际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剥离传统的要素和业态,注入新的业态和要素,重构生态链,必将大大提升其活力,为广州商贸流通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新的模式和动能。

  作者: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