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谈无人商店与消费者行为习惯(南方号)
发布人:王先庆  发布时间:2018-10-30   浏览次数:182

无人商店进入“寒冬”了吗?一个小时内无人进店消费 

2018年10月25日 南方号

   要么已经关了,要么门可罗雀,曾被当作又一个商业模式甚至投资风口的无人商店,好像已经跟这气候一样渐渐凉了。

   近日,探针君走访了广州市内多家无人便利店,与刚开业时的门庭若市相反,目前大部分店铺已经疲态尽显。

    探针君在位于中华广场西门首层的“EASYGO未来便利店”观察发现,一小时内,没有一个市民进入店内消费,即使在上班族的休息时段,无人商店也没有迎来一位客人。几位在中华广场写字楼工作的白领表示,他们的确是这家无人便利店的最主要顾客群,但是消费频率很低,基本不会把它作为购物的第一选择。同样地,花城汇北区的F5未来商店经营状况也比较惨淡,仅有几位市民在店铺的用餐区坐着歇息和打发时间。

    探针君注意到,坐落在中信广场七客联创国际社区的凡向未来书店也是经营模式相似的无人商店。去年12月24日开始营业,但运营了不到一年,书店就要面对被拆除的命运。

     消费门槛高 选址不合理

    探针君进入“EASYGO未来便利店”购物发现,店内商品的价格普遍比市面上的高一元到数元不等。附近街坊表示,无人便利店的物品标价稍贵,如果长期进行消费也会造成一些经济负担。另外,也有部分市民向探针君反映,便利店的门需要通过手机扫码认证后才能开启和关闭,虽然耗时不长,但是并不像传统便利店“一推即开”那样方便。

    无人商店本身选址的不合理性也导致了门庭冷落的情况。“EASYGO未来便利店”位于中华广场背面,既不面向主干道也与居民区有一定距离。广场的安保人员告诉探针君,偏远的位置难以吸引更多顾客前来购物,“这里太偏僻了,想来都很难找,”他说。探针君走访了店铺附近的一些商家,他们都表示不知道无人便利店的存在。而设立在中信广场五楼的凡向未来书店占用了较大的商务空间,但是带来的收益并不高,最终也只能被改造和拆除。

消费习惯难以改变 人文关怀缺失

    许多消费者表示,无人经济作为新型消费方式,开始还能图个新鲜,但久了就没什么意思了,毕竟我们购物还是需要一些有人文场景的消费方式。一些接受采访的市民基本倾向于到传统便利店进行消费,无人商店仅仅作为替代品,因为“消费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在接受探针君采访时表示,目前社会仍然处在通过实体店来链接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中。在信任机制缺乏的情况下,既能看到消费品实物,也能看到商店的人能够使消费者心里更踏实。他认为,消费者到有店员的实体店选购商品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而无人商店冰冷的氛围会让消费者感觉不到温暖,感觉不到被关怀,在新鲜感褪去之后自然会觉得没意思。当前,无人经济还在探索阶段,社会消费水平、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等条件都决定了无人经济还不能成为主流业态。

    王先庆认为,无人便利店是一种超前的发展业态,和现代技术发展以及未来的消费形态比较适应,但也只是指“未来”。在有人实体店还具备很好的生存环境的前提下,无人便利店的发展空间被压缩,“可以说五年以内无人商店都不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