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凌:物流创新环境下的新型人才培养(华南商界百人名家系列讲座第25讲)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6-14   浏览次数:110

    大学在讨论人才培养的时候,主要是怎么样能够增加学生今后就业的路径,加快就业,在学校学的东西和在企业用的东西怎么能够结合。在2017年5月14日,在广州三寓宾馆召开的第二届华南现代物流学术年会暨第一届物流创新与新型物流人才培养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广东省采购与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川流采购与供应链职业培训学校理事王燕凌做题为“物流创新环境下的新型人才培养”的演讲。

  

    王燕凌会长讲到物流培养有三个主体:企业、学校、学生(培养对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需要物流人才有扎实的物流基础的能力,物流基础的操作能力;具备一个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碰到突发事件,物流人才要有服务的意识和服务的能力。从学校的需求看,整个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要与市场、企业的实践相匹配,学校要找到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第一个需求是所学的要被企业所认同;第二个是希望能找到满意工作。

    经济的发展是影响物流企业业务发展的一个因素。王会长讲到还有其他的三个因素。一个是AI技术的应用。第二个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是“一带一路”政策。而后,她又说到,物流创新给企业带来的三个动向。第一个是以后电商和物流会更加融合; 第二个,国际物流的发展;第三个,物流业会向全供应链发展。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王会长讲到三个挑战。 第一个,就是怎么样让学生能够“爱上”物流。第二个挑战是怎么让企业真正“爱上”我们的学生。第三个挑战是怎样让学校、老师“爱上”物流的教学。使学校、企业、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合到一起。王会长用了一个非常通俗的话,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她还用校园服务中心的项目举例,讲道这个项目的核心就是在校园服务中心里面会建N个小的商业团队,就当于一个孵化器的形式,这其实是一个实际的商业运作,目标是叫实战式旧学、就业式创业。除了企业、学校和学生这三个主体,物流服务中心还引入了一个第四方的主体,叫产业集群。这样一个服务中心,将产业集群、物流企业,学生,包括中间服务机构,能够连为一体,真正做成一个叫做事业联盟的互动平台。王会长最后那么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和实践来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能够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愿景。

    第二届华南现代物流学术年会暨第一届物流创新与新型物流人才培养全国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广东智库联盟、广东财经大学主办,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广东财经大学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广东省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华夏一体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企业、行业协会学会的两百多位专家代表参加此次会议。(本报记者:杨雅玲 宋浩 通讯员:王博 候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