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解读新时期“工匠精神”(南方都市报)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3-14   浏览次数:121

    什么是“工匠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有什么新的内涵?2017年2月28日,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受邀参加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南粤匠心”致敬典礼并在圆桌会议上与五位嘉宾深入探讨“工匠精神”的回归。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这一表述的传播效果可以说是点透了人人心中所想、几欲脱口而出的那层窗户纸,使“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两个舆论场紧密贴合。

    对于“工匠精神”,王先庆教授谈到有三个践行方面,包括匠心情怀、匠心格局、匠心氛围。所谓匠心情怀,就是有专业、专注、专心。如南方都市报报道的匠人,十年、二十年都专注在做一件事情,坚持不懈,这就是专业素养;专注就是在围绕某个领域,牺牲其他选择地去做事;专心就是不为名利、不为一些投机的东西去打扰。

    他还提出了“匠心格局”这一说法,“就是基于前沿技术、做到最高端,能够代表国内或区域最高的水平,而不是自给自足、自我满足的状态。”他强调,“‘工匠精神’要有一个时代的高度和格局准则,要融入到企业的品牌建设中去,最后‘工匠精神’化作企业的精神内核,这个内核要变成的是品牌。”

    “难道做面条的或者开车的,就一定比做教授的低等或者更平凡吗?”论坛多位嘉宾都提到了过去社会对工匠尊重度不够的问题。

    王先庆教授坦言,从中央到地方现在提出“工匠精神”,其实也是弥补过去30多年来,中国教育在精神层面上对工匠精神的一个缺陷。“应该全社会都要转变观念,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行业上,给予工匠应有的地位和评价,重新评价过去30多年对职业的评价体系和认定标准。”(记者:杨雅玲 宋浩 通讯员:王博 候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