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广州专业批发市场与物流结合的三种模式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08-11   浏览次数:1626



    在专业批发市场发育成长的不同阶段,物流与商流的融合形式和程度是不一致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的匹配方式。由于广州的专业批发市场发育成长水平及形成环境不一致,因此,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匹配模式:

    一是商流主导型模式。即先有市场,随后由于交易需要而产生物流。物流的各个要素都是围绕着专业批发市场的商品交易和流动提供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市场的形成一般不太重视物流因素,大多都是临时想办法。例如,一般只配备较少的仓储空间以备临时周转,送货时再临时找车。这种模式基本上属于传统模式,大多处于物流和市场发展的初期水平。可以说,一德路市场、黄沙水产市场、清平路市场、海印市场等80%以上的市场属于这一类。

    二是物流主导型模式。即先有物流需求,而后形成市场。这种情形大多发生产业集群密集或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由于生产物流形成大量的市场需求,而后围绕这些需求发育成长为市场。例如,花都狮岭皮具市场、新塘的牛仔服装市场等。此外,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市场开发及经营者先形成较好的物流条件,然后吸引商户入驻,如黄埔的国际玩具市场。这两种都属于物流与市场发展的中期水平。

    三是物流与商流分离型。现代展贸型专业批发市场就属于这类。它是比较现代和先进的结合模式。一些大型的“商品展贸城”无疑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它实质上是一种多专业市场的复合,目的是为了将商流与物流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主要也是分布于城市中心区以外,尤其是城市副中心、新城、大型居住组团、工业区、交通枢纽等附近,兼顾批发和零售,多栋物业按照不同的专业市场类别分成若干片区,每个片区内又具备交易、展示、仓储、运输、办公、营销、旅游等功能,可以被看成是专业市场的最高形式。例如,正在建设中的国际商品展贸城以及即将开业的琵州红星美凯龙、吉盛伟邦、正在转型中的白马服装市场就属于这一类。

    以上三种模式无所谓优劣之分,只要它们在当时的背景和条件下能有机融合,就能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也只有当物流和商流相生相长,物流畅顺,商流长旺,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才能进入黄金佳境。但如果随着条件的改变,原来的匹配有可能被打破,造成二者的不适应,这时,物流就往往成为制约专业批发市场继续扩张与发展的最大障碍和瓶颈因素。小“物流”难容大“商流”。例如,一德路等老城区专业市场上,由于空间狭窄,商户们不得不用那些占据面积不大、掉头容易的手拉车,用于汽车与铺位之间的接泊。这种最原始的“物流”方式,事实上是限制了“商流”的扩大,甚至难以继续支持现有“商流”。

     归纳起来,广州专业批发市场的物流问题有五大瓶颈,即物流理念落后、物流设施简陋、物流形式初级、物流人才缺乏、物流环境较差。

    正是由于这些物流瓶颈的存在,已使部分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空间达到极限。尤其是天天都发生的严重交通堵塞也使得商家们的生意大跌。例如,一德路街边的“手拉车”货运,让大宗的货物只能安排在深夜运输,直接导致海味交易额急降四成。在一德路上走一圈,你会发现店主占道经营,使本来狭窄的通道捉襟见肘;商铺楼上却是密集的高层住宅楼,民房做仓库等现象屡屡可见。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一德路商业街面临危机。